-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 ??褸?nbsp;随着5G技术和AR/VR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想象。AR/VR在内容、数据传输、画面显示效果上的不断丰富和提升,未来将带给我们更有深度的感官体验。随着数据流量的不断发展,过去以文字、语音形式作为主导的传播方式逐渐被视频影音所取代,数据量总体规模获得了空前增长,对传输速率的要求也随之大幅增加。4G网络的铺开,使得流媒体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而5G的到来,势必会大大助力AR/AR技术的应用普及,进一步拉近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
云AR/VR颠覆人机交互方式
https://www.uscc.gov/sites/default/files/Research/January%202019%20Trade%20Bulletin.pdf 文章来源: WTO/FTA咨询网2019.1.17.
16.美英法缺席达沃斯,全球化遇到了什么问题? 特
几个经济强国同时缺席达沃斯实在颇为罕见。一个完整的全球化不仅仅需要各国积极参与论坛进行磋商,更重要的是需要各方积极参与而不是阻碍全球化的进程。
作者:李全
李全 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9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于1月22日至25日在瑞士小镇达沃斯举行,主题为“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全球结构”。论坛将汇聚各方嘉宾共同出席400余场工作研讨会,其中包括100多国政府和1,000多家企业的最高领导层。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作为一个国际性论坛,其议题主要偏重经济方面,但由于每年都会邀请各国政要、各种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代表、经济界人士以及学术界人士,因而此论坛也逐渐成为了国际社会解决所面临的各项重大问题的一个平台,论坛期间各国元首的会晤也往往成为解决双边乃至多边问题的一个非正式舞台。
然而,今年达沃斯论坛的最大新闻,却是美国、英国、法国三国领导人都缺席了这一重要会议,几个经济强国同时缺席达沃斯实在颇为罕见。
虽然各国缺席的理由不尽相同:美国民主党拒绝了特朗普在美墨边界修建“隔离墙”的计划,卡住了联邦政府预算,在政府“关门”之际特朗普显然没有心思独自或派员参会;英国则刚刚经历脱欧悬而未决的僵局,由首相特蕾莎•梅为首的政府所提出的脱欧协议日前被英国议会以432票对202票否决,政府的惨败并不意味着必然垮台,但随着英国脱欧最具有确定性的大门即将关闭,英国国内各派及欧盟各方,都将增加此事的政治博弈和不确定性,在这个背景下梅首相刚刚挺过对自己不信任票的提名,并忙于召集各党派讨论合作方案,她自然没有动力将此刻的重心放在达沃斯论坛上;目前的法国也不平静,近期巴黎众多的“黄马甲”抗议者中就有不少是激进的反欧盟论者,法国的“黄马甲”运动从2018年11月中旬发起至今,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法国内政部数据显示,1月12日第九周的游行示威活动中,全法共有84000名抗议者,运动波及巴黎、鲁昂、卡昂、斯特拉斯堡等多个城市。国内政局波动让马克龙似乎无心出席达沃斯论坛。
实际上,美英法各国首脑相继宣布不出席本届达沃斯峰会,在偶然之中也有必然。
近年来在民粹主义政治家的推动下,部分发达国家开始倡导双边而非多边贸易,甚至倡导单边主义,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2018年10月宣布,她将不再寻求连任,2018年欧洲另一个主要经济体意大利也被民粹主义政府接管,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一段时期内相关区域的谈判减少,冲突日盛。以至于《华尔街日报》等一些世界主流媒体在报道本届达沃斯时将话题聚焦到了全面的全球贸易战威胁以及世界大国之间日益加剧的政治紧张局势是主要的全球风险。
自从2018年初特朗普对部分来自于欧盟和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强征高额关税以来,就已经启动了争议颇多的“美国优先”原则,这都与日渐完整的全球市场和道义上的协商主导市场格格不入,这显然会加剧对全球化造成的风险。
此外,在论坛中媒体关于“未来冲击”的预测还包括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加大干预天气、太空垃圾增加、使用量子计算机、民粹主义者危及央行独立性造成的地缘政治紧张等问题,这些问题,无一不对全球化产生着威胁。因此,一个完整的全球化不仅仅需要各国积极参与论坛进行磋商,更重要的是需要各方积极参与而不是阻碍全球化的进程。(责任编辑:唐华)来源:中国网 2019-01-22
17.2018年满洲里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突破1800列
原标题:2018年满洲里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突破1800列——中欧班列溢出效益不断凸显
鸡鸣闻三国,一眼望俄蒙。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接壤的内蒙古满洲里市,是欧亚陆路大通道上的重要枢纽和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支点。近日,满洲里海关传来消息,2018年经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达到1801列,同比增长38.2%,搭载14.78万个标准集装箱,同比增长33.4%,货值87.28亿美元,同比增长15.63%。
2018年以来,经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运营潜力持续释放。截至目前,以满洲里口岸为枢纽的进出境中欧班列已达到52列,其中出境班列34列,进境班列18列。目前,经满洲里口岸出境的中欧班列主要集货地包括苏州、天津、武汉、长沙等60个城市,形成全方位辐射互联全中国的高效物流通道。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欧亚物流大通道沿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未来将有更多欧洲货物搭乘中欧班列来到中国,中欧班列的溢出效益不断凸显。
数据显示,2018年经满洲里口岸出境班列累计985列,同比增长10.5%,搭载8.28万个标箱,同比增长8.9%,货值62.74亿美元,同比增长7.56%;进境816列,同比增长56.8%,搭载6.5万个标箱,同比增长52.4%,货值24.54亿美元,同比增长43.02%。
为助推中欧班列顺利开行,在班列通关环节,海关与地方政府、铁路等部门密切配合,构建无缝对接的监管网络,实现铁路场站与海关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大大加快了通关速度。据满洲里海关驻车站办事处物流监控科副科长许雪猛介绍,满洲里海关创新班列货物查验、换装等运作模式,优化过境货物监管流程,实现全程“优先受理、优先查验、优先放行”,为班列常态化运营创造了最优通关环境。该关还及时协调俄罗斯赤塔海关及西伯利亚海关管理局对班列快速验放,实现中俄边境无障碍跨境运输,缩短在口岸滞留时间。
满洲里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线通道建设,积极打造大通关体系,全方位保障中欧班列高效、顺畅运行。| 来源:经济日报 | 作者:顾 阳 | 责任编辑:殷晓霞2019.1.22.
18.在WTO改革中张扬“中国主张”
2019-01-14 17:21 文章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原标题:半月谈丨在WTO改革中张扬“中国主张”
随着美欧日“三方合作”推进、欧盟发布“WTO现代化概念文件”及2018年10月下旬渥太华部分WTO成员贸易部长会议的举行,推进WTO改革日渐形成共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WTO等国际经济组织也联合发布报告,呼吁推动全球贸易一体化改革,重振多边贸易体系。
世贸组织体系面临深刻危机
回望历史,WTO改革并非新话题。自1995年成立以来,WTO改革始终是各成员讨论的中心话题,但一直未能取得重大进展。如今,WTO改革之声再起,原因在于WTO体系正面临生死存亡危机,这既有来自美国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也有WTO自身亟待改革创新的内在动因。
第一,WTO规则体系已远落后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现实。WTO建立20余年来,全球科技革命蓬勃发展,数字经济迅速扩展,全球产业链布局深刻变化,新兴经济体群体崛起。但WTO规则供给不足,在制定新规则、完善现有规则上被削弱和边缘化,导致全球多边贸易治理严重滞后于世界经济现实。
第二,WTO谈判功能和决策效率低下日渐凸显。进行多边规则谈判是WTO的一项重要职能,但WTO建立以来只在有限程度上取得进展,在一些关键领域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迄今未能完成一轮完整的多边谈判。
第三,WTO争端解决机制恐将陷入瘫痪。作为WTO中负责裁决贸易争端的“最高法院”,WTO争端解决机制(DSB)被誉为“WTO皇冠上的明珠”,它保障了WTO原则及规则的有效落实和执行。但在美国阻挠下,DSB面临因上诉机构成员不能及时纳新而“熄火”的风险。一旦出现这种情形,相当于全球贸易治理倒退20年。如何打破上诉机构成员遴选僵局,是WTO面临的最迫切挑战。
第四,日益增长的贸易紧张局势对WTO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美国特朗普政府公开质疑多边规则和多边机制的合理性,批评WTO“对美国不公”,要求WTO全面改革,口头上多次威胁“退出WTO”,行动上更是不断绕开WTO原则和规则,依据国内法对其他贸易伙伴实施贸易摩擦和制裁。WTO非但无法制止贸易冲突加剧的态势,反而正在被其摧毁。
第五,WTO改革与中美贸易摩擦缠绕在一起。美国藉WTO改革之机,联手欧日遏制中国的意图非常明显。美欧日提出的改革建议及观点中,大量涉及中美经贸摩擦中的争议问题,虽未点名中国,但矛头所指世人皆知。
中国支持对世贸组织的必要改革
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当代国际贸易的基石,是全球贸易健康有序发展的支柱。加入WTO以来,中国始终坚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广泛参与WTO各项事务,全面参与多边框架下的各项谈判和对话磋商,推动WTO更加重视发展中成员的关切,全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融入多边贸易体制,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参与者、坚定维护者和重要贡献者。
2018年1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言时指出:“我们应坚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旗帜鲜明抵制保护主义。世界贸易组织正在探讨新一轮改革,改革的目的应该是让其更好发挥作用,坚持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而不是推倒重来。我们应该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11月23日,商务部发布了中国关于世贸组织改革的立场文件,提出中国对WTO改革的三个基本原则和五点主张,支持对WTO进行必要的改革,以增强其有效性和权威性。三个基本原则即:WTO改革应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价值,应保障发展中成员的发展利益,应遵循协商一致的决策机制。五点主张包括:WTO改革应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主渠道地位,应优先处理危及世贸组织生存的关键问题,应解决贸易规则的公平问题并回应时代需要,应保证发展中成员的特殊与差别待遇,应尊重成员各自的发展模式。
WTO改革既给中国带来新压力,也提供了新机遇。中国要主动把握国际贸易环境新变化,与各方一道携手推动WTO改革,寻求建立和完善多边贸易规则,推进多边贸易体制更好地造福全人类。要避免被边缘化,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积极参与WTO改革进程。坚定支持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履行WTO成员责任,以主动的态度和行动全面参与WTO改革工作,统筹考虑提出中国建议和诉求,维护在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坚持WTO改革应平等磋商。未来的WTO改革绝不应根据特定国家或者集团单方面的要求来进行。相反,我们应该寻求的是,使各成员都能有效参与、共同协商,来改进和提升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
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化压力为动力,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这些都为我们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要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基础上,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创造更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 陆燕)
19.多边合作机制期待突破困境
2019-01-09 17:20 文章来源: 国际商报
2018年,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多边合作机制面临被边缘化的挑战。2019年,世贸组织改革能否挽救目前陷于僵局甚至有可能停摆的上诉机构?多边合作机制能否柳暗花明,迎来崭新的局面?
世贸组织面临大考
2019年,多边合作机制面临的最大挑战莫过于迫在眉睫的世贸组织改革。2018年下半年,美国再一次拒绝开启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新成员遴选程序,这意味着随着两名大法官任期结束,争端解决机制到2019年年底将可能瘫痪。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改革世贸组织的呼吁被写入了联合公报。美国所提改革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对采取补贴制度扶持本国特定产业的国家进行约束制裁,其目的是要让各国政策更符合美国利益。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的事实表明,新一轮世贸组织现代化改革仍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尤其美国推行的改革有可能动摇世贸组织框架的根本原则,这是发展中国家难以接受的。
对此,世贸组织其他成员并未坐以待毙。中国与欧盟曾同期发布了两项联合提案:一份由欧盟、中国、加拿大等14个世贸成员共同提交;另一份则由欧盟与中国、印度、黑山共和国四方联合提交,列出了四项额外修订建议。
刘向东强调,虽然世贸组织由于美国的原因而引发危机,但考虑到以世贸组织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体系运转良好,而且已被很多国家所接受,因此大规模修改世贸组织规则的概率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世贸组织改革可以止步,各方应当积极推动世贸组织体系与时俱进,使其更符合国际贸易新发展的需要,包括推动制定数字贸易规则等。
多边合作有所加快
尽管2018年多边合作机制遭遇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但随着区域多边合作机制安排有所加快,特别是日本和欧盟达成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和日本、澳大利亚等11国推动全面且先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达成。在刘向东看来,这两大自贸协定在2019年生效实施将会促进区域内贸易增加,提振区域内经济发展,并将为构建更广泛的多边合作机制提供抵御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力。
“2019年有望延续这种势头。区域多边合作机制有望达成更多成果。”刘向东分析称,预计在2019年的G20大阪峰会上,中国将进一步提出有关世贸组织现代化改革的具体方案,能有效代表发展中国家推动世贸组织改革;同时,在区域多边机制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和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可能会加快,预计在区域多边自贸协定谈判上将迎来新的进展。上述两个自贸协定有望在2019年达成。
世贸组织改革能否取得进展取决于主要国家能否静心坐下来好好谈判。刘向东对此保持乐观。他认为,在欧盟、中国、印度、俄罗斯、加拿大等主要成员的共同推动下,预计2019年世贸组织现代化改革将会取得一定进展,并在某些领域达成共识。
20.商务知识---纵向协同物流战略是什么?
纵向协同物流战略是指位于流通渠道不同阶段上的企业相互协调而形成合作性、共同化的物流管理系统,主要有批发商与生产商之间的物流协作和零售商与批发商之间的物流协作等形式。这种协同作业所追求的目标不仅是物流活动的效率性(即通过集中作业来降低物流费用),而且还包括物流活动的效果性(即商品能迅速有效地从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转移,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批发与厂商间的物流协作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厂商力量较强的产业,为了强化批发物流机能或实现批发中心的效率化,厂商自身代行批发功能,或利用自己的信息网络,对批发企业多频度、小单位配送服务给予支援;二是在厂商以中小企业为主、批发商力量较强的产业,由批发商集中处理多个生产商的物流活动。
零售与批发的协作则表现为:一是大型零售业建立自己的物流中心,批发商经销的商品都必须经由该中心,再向零售企业的各店铺进行配送。此外,与零售商交易的批发商数目尽可能减少,因此要求批发商从原来从事专业商品的经营转向多种类经营,零售企业物流中心订货、收货等手续得到简化;二是对于大型以外的中型零售企业来讲,它们不是自己建立物流中心,而是由批发商建立某零售商专用型的物流中心,并借此代行零售物流。这种方法对于中型零售企业来讲,既可以有效利用批发商所持有的物流Know-how,又能享受省略本企业物流中心集配商品环节所带来的利益。
编辑:政策法规处(公平贸易处)20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