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资本蜂涌而入会把机器人产业吹成泡沫吗?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12-01 阅读次数:989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机器人产业俨然已成为中国的战略产业。由于有国家政策的明确支持,再加上看好机器人的市场前景,国内不少大型电子企业已纷纷“兼职”投入到这一行业中。以生产家电闻名的格力集团多年前就已经悄然开始了“机器换人”计划,为了保证产品品质不出现波动,格力坚持对用来“换人”的机器人全部采取自己研发制造。据称,目前格力的工业机器人拥有传送带跟踪、视觉、涂胶、码垛、焊接等功能用途,可适用于医药、食品、包装、电子等多领域多行业。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对于机器人的研发相当有兴趣,她表示,“我们的空调能做到极品,我相信自动化设备一定也能做到极品”。格力早期在提升效率时生产设备没有自主生产能力,用的都是国外的机器人,后来开始自己研发机器人,“我们虽然来得晚,但起点高。”格力自己制造机器人已有两年多时间,展出的这些设备目前已经全部应用到了格力的生产线上。此外,家电企业海信目前也已经有近千名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工作,以一台电视机的全部生产流程为例,以往要经过6070名工人的手才能完成全部工序,而如今将近20%的工序已经被机器人所替代,电视机的测试、包装、搬运等生产过程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国内另一家大型家电企业美的也在机器人领域有所尝试。要指出的是,这么多的跨行业资本大量扎堆机器人制造,与中国当前的经济阶段、产业形势以及政策鼓励有很大关系。可以相信,在机器人产业领域,中国存在宏观的市场机会。不过,中国经济有着政府主导和扎堆投资的特点,这在中国很容易弄出泡沫来。过去光伏产业就有沉痛的教训,机器人发展应该避免重蹈覆辙。事实上,在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上,制造端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包括研发、设计、集成、制造、系统操控和服务才形成了整个产业链条。在未来机器人时代来临之际,能否掌握整个链条中的核心技术依然是关键,否则“中国制造”很有可能成为外国机器人巨头的“新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