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
政府的机器人扶持政策应更有针对性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6-02 阅读次数:1126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使用机器人改造传统产业,是应对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保持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使用机器人替代人力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降低成本,但需要企业承担大量的初始投入。为了激励企业使用机器人,各地政府普遍出台了资金扶持政策,对企业构成机器人成本予以补贴。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各种补贴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提高针对性。首先虽然在很多地方,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可以申请补贴,但是企业需要一次性付款给机器人制造企业,然后才能拿到补贴资金。一次性拿出全部货款对中小企业压力很大,所以很多企业宁愿选择用1—2年向机器人厂商付清费用,而不愿申请补贴。另外,部分地区由于机器换人补贴政策的漏洞,导致部分用了机械手或者机器人的企业没得到补贴,没采用的反而拿到了补贴。因为政策说的是“机器换人”,而不是“机器人换人”,也不是“机械手换人”。一些企业会利用这个漏洞,上一些机器设备,就去申请补贴。此外,单纯对机器购置费用进行补贴,并不能解决企业全部问题。部分中型企业往往还需要顾虑“机器换人,人都去哪里”这个问题。当地企业削减劳动力的时候要考虑到,对当地的流动人口会不会带来影响。要保证家乡的人有事做。有很多企业考虑到社会责任,还在犹豫要不要进行自动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