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一拥而上可能会毁了“北斗”产业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5-26 阅读次数:1033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国内“北斗”产业呈现加速发展局面,但“北斗”系统的产业化应用面临不少挑战。从整个北斗产业链来看,芯片、天线、板卡、终端、应用服务等企业累计逾千家,力量分散、产业资源浪费,这种情况引发了产品的低水平、无序竞争,不利于产业发展。目前三大瓶颈制约北斗健康发展。首先是产业集中度低,“小、散、乱”问题突出。与美国GPS民用市场相比,中国北斗产业缺乏龙头企业。以产业上游的核心芯片技术企业为例,美国只有高通、博通等几家,而中国北斗芯片企业就有几十家。北斗星通董事长周儒欣说,很多企业都想从事北斗行业,并付诸实践,这就造成产业“小、散、乱”的局面,导致行业里的企业一直做得很辛苦。其次,北斗应用主要集中在专业领域,市场发展空间狭窄。据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副主任郭树人介绍,目前已经启动交通公路运输、公共安全、民政减灾救灾等7个行业示范,国土资源、旅游等领域的示范项目正在论证阶段。但这些示范项目多数是专业应用领域,有限的市场容量难以承载大量的北斗企业。和芯星通系统应用部经理周健称,传统测量市场已经饱和,地理信息装备销售每年保持在4-5万台,新兴的驾考市场和农业机械市场开始兴起,但受行业特征影响,难实现大规模销售。最后是科研资源共享难,专业人才缺乏。国防科技大学三院副研究员明德祥表示,目前从事北斗产业研发的仪器设备、数据等资源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企业手中,难以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北斗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由于专门人才的缺乏,也导致了北斗产业发展的不均衡。北斗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反映了国内众多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的通病。我国企业创新和管理能力不强,大量企业仅凭借概念就“一拥而上”,导致“鱼龙混杂”,败坏了新兴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极大地阻碍中国北斗产业的健康发展。正如当年国内200个城市一拥而上毁了光伏产业一样,要当心一拥而上毁了中国的北斗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