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
光伏企业对“领跑者”计划认证态度不一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7-28 阅读次数:1236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今年1月,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紧接着的6月,国家能源局等三部门齐发相关文件后,这项名为“领跑者”的专项光伏计划开始抢夺眼球。然而新计划下也出现了新的认证手段,一些光伏产品制造商抱怨“看不懂”。据报道,一家光伏设备厂商高层表示,认证机构已出动,参与的机构有两家:分别为鉴衡认证中心(下称“CGC”)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下称“CQC”),多家海外认证机构未进入。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CGC最近对9家光伏逆变器企业实行了“中国效率”认证,其中涵盖了国内几家主流的逆变器企业,如阳光电源、华为、无锡上能等。拿到该认证的某家公司负责人表示,这就被行业内认为是可以参与“领跑者”计划的敲门砖。而一些获得认证的企业在对外宣传时也称,自己进入了“领跑者”首批名单。与此同时,CQC也推出了所谓的“领跑者”认证计划,并公布了第一批申请企业名单,涉及多晶及单晶组件、逆变器、背板材料等。前述光伏设备厂商的高层表示,“据我们了解,有些企业参加了CGC的认证,就不想参加CQC的认证;有些企业自身已有了相应的技术指标、获得了其他评价标准,两个认证难道都要再去参加一下么?”。另据行业人士透露,认证机构推出的“领跑者”计划,并不能看作与国家能源局的“领跑者”项目相连,因为国家能源局目前并没有任何文件下发,来指定认证机构。一家光伏企业的管理层也表示,在大同项目招标过程中,对于产品的技术,招标方只是提出了与国家能源局相一致的标准,也没有说要拿到认证才行,“认证对于光伏组件、逆变器厂商而言,现在是一个可选项。只要企业能拿出符合招标方要求的证明,并且市场化运作即可。”该人士也指出,由于部分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型号较多,如果去做认证,就要比一些同行多掏钱参与,这也是有些企业不愿意认证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位长期从事科研的光伏企业高层认为,“我们不想主动参与这些认证,因为这些认证并没有与光伏补贴挂钩;如果参与的话,其实是在浪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