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径和政策,官方选定的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一个基本的政策出发点是认为中国可以“弯道超车”,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事实证明,如果你的制造能力不行、工业设计能力不行,干什么制造都会有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奔跑能力不济,弯道直道都超不了车。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核心的电池研发,在国内就很落后,即使是一些实力较强的电池企业,在电池技术上也没有过关。与此相关,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就成为致命缺陷,现在根本没有解决。但对中国来说更大的问题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方向选择可能出错了。如果搞电动车,不仅需要在电池技术上取得突破,还需要全部构建新的消费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难度很大。现在,建设充电桩就成为国内一些城市面临的重大问题。长春市前不久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计划推广新能源汽车5000辆。为了解决充电桩这个老大难问题,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市民,拥有长期固定车位的,供电部门和物业公司应为车辆安装充电设施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时,还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财政补贴。在广州、成都、上海、杭州、北京等城市,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关于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扶持政策。按照广州市的规定,新建住宅小区、社会停车场,按不低于规划停车位数18%的比例建设或预留充电设施。工信部的统计数据,今年6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5万辆,同比增长3倍。而1到6月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7.85万辆,同比也增长3倍。但如果解决不了电动车使用的配套设施问题,电动车的使用还是会遇到障碍。安邦咨询(ANBOUND)的建议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政策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至少要给混合动力新能源车一个发展空间。混合动力新能源车能有效规避上述多个问题,并且还能承继过去的汽车制造业的技术和制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