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 ??褸?nbsp;
日前,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对超过2兆瓦且在2012年至2014年之间批准的项目,上网电价降低至21日元/千瓦时(约0.19美元)将从2019年9月开始,而不是按原计划从3月开始实施。但是,对于容量小于2兆瓦的核准项目,没有延期。
据报道,FIT减少将影响2012年至2014年批准的约23.5吉瓦的容量,约占该计划下批准的光伏项目总容量的44%。
超过2兆瓦的项目并网的截止日期也被推迟了六个月,到2020年9月30日。因此,能够在此日期之前完成项目的开发商将获得40日元(0.35美元),36日元或32日元/千瓦时的FIT。
美国研究公司Fitch Solutions Macro Research最近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预计到2020年将有超过17GW的光伏电站连接到日本电网。
在决定为开发商提供更多时间完成项目之前,投资者和开发商对削减项目的时间表提出了担忧。在一份联合声明中,美国日本商会,澳大利亚 - 新西兰,加拿大和法国以及欧洲商业理事会呼吁该国政府放宽FIT减少的条件。
为加快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落实《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11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行业应用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产业集群初步显现,一批创新活跃、特色鲜明的创新企业加速成长,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整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与此同时,产业发展也面临核心基础技术薄弱、与实体经济融合不够深入等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通过开展人工智能揭榜工作,征集并遴选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创新主体,在人工智能主要细分领域,选拔领头羊、先锋队,按照 “揭榜挂帅”的工作机制,突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短板瓶颈,树立领域标杆企业,培育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加快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创新加快发展。
对人工智能揭榜工作的重点任务,《工作方案》指出,在智能产品方面,选择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视频图像身份识别系统等17个揭榜项产品作为攻关方向。在这些细分领域,产业创新活跃,已聚集了大量企业,相关技术和产品具有较好发展基础,通过“揭榜挂帅”,可进一步促进其深入应用落地。
核心基础方面,选择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开源开放平台等开展攻关。这些核心基础技术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目前发展相对薄弱,需加速突破,整合产业链资源开展协同攻关,加快实现技术产业突破。
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方面,选择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装备、智能检测装备、智能物流装备等等进行揭榜攻关。
支撑体系方面,选择高质量的行业训练资源库、标准测试、智能化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等作为揭榜攻关任务。这些资源体系是影响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重要要素,需要加快完善基础环境、保障平台,加快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能力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揭榜工作方案》重点布局方向和目标任务,国内人工智能多个细分产业爆发期即将到来。
一是重点培育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视频图像身份识别系统、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智能翻译系统、智能家居产品等智能化产品,推动智能产品在经济社会的集成应用。这些细分领域到2020年,产业规模将达3000亿元。
二是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开源开放平台等关键环节,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软硬件基础。这部分领域到2020年,预计产业规模将达2000亿元。
三是深化发展智能制造,鼓励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各环节的探索应用,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创新能力,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智能制造产业(主要是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装备)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1000亿规模。
四是构建行业训练资源库、标准测试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智能化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障等产业公共支撑体系,完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这部分领域到2020年,产业规模将达500-800亿元。
总之,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三年行动计划》、《揭榜工作方案》出台后将进一步促进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目前,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已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而联想、华为、京东等企业也已开始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积极布局。产业界认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和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并不大,在不少细分领域还处在国际先进水平。2018年开始,相应的人工智能应用在我国已开始涌现,随着《三年行动计划》、《揭榜工作方案》的逐步落实,将大大促进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水平。
未来2、3年,人工智能产业将在政策力挺下加速发展,产业与社会经济整合加快。从产业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安防、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金融等细分领域机会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