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宁波日报专版报道 大数据驱动数字经济驶入“快车道”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8-10-18 阅读次数:355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褸?nbsp;

    日前,随着《宜兴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的公布,宜兴——这个以紫砂而闻名的陶都,开始向世人证明他们迈向高科技产业的决心。根据规划,到2025年,宜兴集成电路材料产业规模将超过300亿元,将成为华东地区最具规模的集成电路材料产业集群。

     

    提起大数据,不少市民可能仍觉得陌生。但其实,大数据已悄无声息的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无论是淘宝购物时的“好货推荐”,音乐软件里的“猜你喜欢”,还是支付宝推出的年终账单,其实都与大数据有关。


    海量数据纵横交错、相互关联、相互印证,使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内外诱因和隐含引申的因素得以真实记录。如通过智能化挖掘便可展现经济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性,揭露海量数据背后的特点和规律。如在经济发展中运用大数据,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与加强宏观调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潜移默化中,一个靠数据说话的时代已经已经来临。

     

    大数据打开未来新生活

     

    无论何时何地,再也不用担心交通拥堵和停车难,大数据平台为你计算出最合适的路线,从城南到城北一路畅通;停车场的物联网终端设备自动识别车型,将数据传递到大数据平台,为你推荐最合适的停车位,同时自动计算停车时间,实现自动付费……这样的智慧城市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在上个月落幕的全球智能经济峰会暨第八届智博会上,宁波“城市大脑”CityGo惊艳亮相。这台城市的数据“大管家”以及智能“神经中枢”,将帮助城市协同创新和城市智能运营。

     

    “‘城市大脑’CityGo的惊艳亮相,得益于近年来我市网络通信设施持续高速发展。”宁波市大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目前,我市宽带出口已超7000G(吉字节),窄带物联网(NB-IoT)目前已实现全市区县级以上范围覆盖,预计年底即可完成乡镇级覆盖。

     

    网络设施的建设将有效打破垂直行业的“应用孤岛”,让传统公共设施加速迈向智能化,实现物联网系统互联与数据共享。去年5月,宁波市公共物联网开放平台正式启用。截至今年7月底,已有181家企业在该平台注册,共创建产品257个,接入设备数超过24万个。其中,政府类已经接入城管智能井盖、公交新能源车、邮政快递车、自来水智能抄表等应用;工业企业类已经接入宁波水表、东海仪表、四海车联网、波导车联网、锦浪新能源、金丰机械等应用。

     

     通过在窨井盖上安装NB-IoT无线传感器,工作人员在屏幕前便能实时了解三江口核心片区的1000余个井盖的状态和位置,一旦井盖有损坏或丢失,便可第一时间进行抢修。搭上物联网“快车”,公交车的运行状态、轨迹以及车辆电池电压、电量等数据变得一目了然。在市邮政局,快递车辆则能与终端厂家平台相连,数据上传应用系统后,即可实时跟踪车辆的位置信息……目前,我市物联网已成功应用于城市管理、公共设施、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公共数据归集方面,我市目前已归集57家部门,总数据量为16.07亿条,较去年新增37家部门,153个资源表数,新增9.23亿条。各部门通过政务云共享使用数据16.13亿条次,新增共享使用7.81亿条次。主要包括全大市实时更新的工商企业登记数据,全大市定期更新的法人数据,全大市育龄妇女数据,部分地区的基本人口数据,企业对账信息、清税信息、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信息等。

     

    大数据驱动“智造”新发展

     

    市民每天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利用好这些数据,不但能够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而且能促进生产环节更加高效地配置资源,提高效率,促进产业升级。

     

    在太平鸟,大数据已成为企业降低库存,减少门店断码率,提升整体销售量的重要砝码。据太平鸟数据产品组负责人周伟伟介绍,今年8月,太平鸟已将大数据应用在传统的男装品牌上。

     

    按照计划,太平鸟会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区域消费者的偏好,对全国4000家门店的每一款产品未来一周内的销售量进行分析,及时调整产品的数量,以便降低库存,减少断码率。“原先这项工作靠的是经验,而现在我们靠的是真实的数据,一切用数据说话。”周伟伟说,按照计划,太平鸟将于今年年底正式上线大数据平台,并计划于2020年,实现大数据应用在鸟巢、乐町、贝甜、MG等品牌的全覆盖。

     

    “除了降低库存这项应用,我们已在杭州大悦城开设了一家服装集合店,消费者只要选择一件衣服,系统便会根据消费者的偏好进行搭配。”周伟伟说,今后市民买衣服也将变得更加便捷。

     

    太平鸟在大数据上的尝试并非个例。据初步统计,宁波市大数据局已将29家制造业企业的大数据建设项目纳入项目库,并建立了需求库与案例库。与此同时,我市已相继启用阿里巴巴全国首个特许经营的宁波大数据云基地、宁波百度(云智)大数据产业基地以及宁波腾讯云产业基地。其中,宁波百度(云智)大数据产业基地已注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72家。

     

    拥抱云平台,融入云时代。企业上云也是我市利用大数据推进经济数字化转型、培育新动能的重要途径。据统计,我市已有上云企业()家。其中,今年前9个月,三大运营商实现净增上云企业数超过2.2万家。按照计划,我市将力争于2020年底前,实现上云企业8万家。

     

     

    抢占数字经济发展至高点

     

    大数据价值创造的关键在于大数据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应用已经融入各行各业。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大数据管理专委会等单位编撰的《中国大数据应用发展报告》认为,目前,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已步入行业规模快速增长时期。从大数据产业规模来看,预计未来3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增速有望保持在30%以上。面对大数据送出“蛋糕”,宁波准备好了吗?

     

    据市经信委副主任叶春华介绍,大数据是实现由信息服务向智能与知识服务转变的重要桥梁,也是推进智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它将为制造业企业插上数字翅膀,加速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推动宁波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从网络强国战略的“五个明确”到数字中国战略的“三大任务,六个主攻方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珠联璧合,成功引领新一轮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大数据驱动“宁波智造”创新发展正当其时。

     

    2016年,我市已出台推进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夯实信息设施基础,集聚政务大数据资源,实现深度共享与开放,促进开发利用;加快大数据在政务、公共事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政府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智能服务发展转变;推动大数据在各传统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创新;协同云计算发展布局,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围绕大数据信息安全,强化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部署。

     

    按照计划,下一步我市将依托大数据抢占数字经济发展至高点,加快引进一批国内知名大数据服务平台,并扶持本地工业大数据平台,特别是推动我市有实力的协同制造平台、物联网服务平台、行业云平台、供应链服务平台,在原平台业务基础上增强大数据服务。同时,我市将继续扶持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办好大数据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大数据企业落户我市。

     

    企业上云方面,我市将加强落实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健全企业上云激励机制,以规上企业为重点,打造一批上云标杆企业。同时,围绕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开展云化改造工程,建设若干有影响力的行业云服务平台,并推动企业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发展融合应用,创新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