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 ??褸?section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max-width: 100%; padding-bottom: 0px; padding-top: 0px; padding-left: 0px; margin: 0px; padding-right: 0px"> 在中国正处于以全面深化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下滑,实体经济整体疲弱,给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远景目标带来许多挑战。课题组认为:由于经济政策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治理管控氛围导致市场信号紊乱,“国进民退”加剧,有效去杠杆不足,致使结构和资源配置扭曲,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信心缺失,产出缺口难以收窄。具体表现在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明显,民间投资增长出现断崖式下滑,外企与民企持续外迁,人民币贬值压力和资本外逃风险依然存在,用工成本持续上升,劳动力市场用人需求疲弱,企业违约风险陡显,商业银行坏账大幅上升,系统性金融风险居高不下。并且,在增长乏力的同时,通缩风险依然存在。
2016年1-5月总体经济数据的回升,主要源于国有资本驱动的大规模基建投资与系列楼市刺激政策带来的部分热点城市房地产暴涨,此类需求侧刺激政策不仅其短期保增长作用已呈现边际递减趋势,而且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和改革中深层次动力机制问题,由此带来的中长期副作用还会延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步伐。尤其在房地产领域,不但同时存在部分热点城市价格泡沫破裂风险与多数城市房地产高库存难去的风险,更重要的是,该行业占用了大量金融资源,抑制和延滞了对供给侧改革至关重要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加之当前全球经济疲软,以英国脱欧和美国总统大选等事件所引发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持续,使得中国经济在短期内很难借助外力回暖。
展望2016年下半年,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压力重重。所有这些现象都表明,在经济发展机制没有理顺、市场化的经济发展动力受梏的背景下,内部经济结构的扭曲、外部经济环境的波动、内外金融风险的发酵,使得经济内生性下滑的压力仍在加剧,难以形成稳定的复苏基础,因此中国经济继续下行仍然是大概率事件。课题组对中国宏观经济2016年下半年表现的主要判断如下:基于IAR-CMM准结构宏观经济预测模型的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拟所得的预测,课题组测算, 2016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继续下探,具体预测结果如下:
(1)在基准情景下,预测2016年全年实际GDP增速约为6.4%,而经校正后的GDP增速约为5.9%。同时,2016年中国CPI增长1.9%,PPI下降2.8%,消费增长10.1%,投资增长9.6%,进口下降5.7%,出口下降4.2%,M2增长13.3%,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会贬至6.9 CNY/USD (一年期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价格所隐含贬值幅度);
(2)乐观情景――1-5月的刺激政策伴随着5.3%的长期均衡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2016年下半年失业率低于基准0.3个百分点,全年实际GDP增长6.85%,参考校正GDP增速6.27%;
从1987年第一届电子百家企业问世,到第三十届电子信息百强诞生,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走过波澜壮阔的三十年。三十年里,电子信息百强的规模增长254倍以上,年均增速超过20%。快速成长和强势崛起的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电子信息百强进入而立之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中国电子报》记者就百强发展的成就、经验及未来展望等内容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会长王旭东。
营造优良政策环境,实现创新融合发展
记者:三十届电子信息百强的发布工作,见证了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辉煌历程。请您对电子信息百强三十年的发展成就作一个简要概括。
王旭东:三十年,弹指一挥间。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了经济结构、市场结构和产品服务结构的多方面转型,实现了规模、效益、技术、品牌的全方位跃升,在引领产业健康发展、支撑经济社会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百强是转型升级的排头兵,百强是电子强国的主力军,百强是创新发展的领头羊。
记者:回顾总结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有哪些成功经验?
王旭东: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按照党中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的战略思想,百强企业拼搏奋斗、开拓进取,引领我国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做大做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自1992年起就将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给予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彩电、IC、移动通信、新型显示等一系列重大专项工程的推进,国务院18号文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扩大产业规模与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相结合、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推进制造创新、环境创新、管理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等发展战略的实施,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营造了优良的发展环境,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有力地促进了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跨越腾飞。
三十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探索出了一条改革开放、创新融合的发展道路。百强企业全面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通过国际并购、与跨国公司合作合资,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占据价值链的制高点,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百强企业坚持创新发展,不断转型升级,经过三十年的积累和奋斗,已经由“命系彩电”的产业结构改变为硬件、软件、网络、服务融合发展的企业占比超过50%的产业结构。百强企业坚持制造业、软件业、运营业互动,软硬融合、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主流产品向高端化升级,形成下一代网络、“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信息家电、智能制造、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新型显示器件等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
百强是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坚实力量
记者: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您认为在“十三五”期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王旭东:从产业技术发展来看,当前,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正在步入加速成长期, “云、大、物、移、智”等新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加快应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推动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跨界融合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对传统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带来冲击,深刻改变电子信息产业的格局。
从宏观发展环境看,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外需疲弱态势仍未扭转,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在新常态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告别快速增长时代,传统技术接近天花板,传统产品正在经历产销量下滑的痛苦阶段,传统比较优势逐渐削弱、外部战略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形式的贸易纠纷将日益频繁。从百强企业来看,自主创新能力偏弱、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仍然突出。对百强企业而言,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依然任重而道远。
虽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新一轮产业升级及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但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进一步凸显出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作为典型的“供给创造需求”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也将为电子信息产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在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进程中,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最坚实的技术产业基础,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也将成为最坚实的力量。
记者: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十三五”时期,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如何实现新的突破?
王旭东:“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个发展”是电子信息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突破和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三五”时期是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迎接机遇,直面挑战,在“十三五”的谋篇布局中,在“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等国家战略加速实施之际,电子信息百强企业需要全面贯彻落实“五个发展”理念,在《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机遇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和增长领域,找准推动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和应用带动的结合点,探索生态发展新模式,增强体系化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全球运筹、经营和综合竞争能力,加快从“成本+规模”型向“技术+品牌”型跃迁。
记者:电子信息百强而立之年,展望未来,您对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有何希望?
王旭东: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是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历史责任。希望百强企业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挺起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脊梁,在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由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由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进程中继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发布工作将继续坚持不懈地通过信息交流、品牌形象宣传等手段,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走向新的高度,迈入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