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充电设施建设警惕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老路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6-02-22 阅读次数:949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已建成充换电站3600座,公共充电桩4.9万个,同比增长达58%。同时,去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中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有预计称,2016年我国充电设施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到2020年将突破1000亿元。但充电设施行业发展形势并非一片大好,目前我国充电设施运营尚没有完善的商业模式,行业发展主要依靠政策及市场环境对充电基础设施的支持,在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充电服务领域,商业模式探索处于起步阶段。去年底,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资金对充电基础设施给予奖励,并将逐年提高各省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奖励门槛标准和资金额度,各省市2020年最高可获2亿元的奖励资金。面对巨大的利润吸引,大量资本涌入充电桩行业,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充电桩企业数量已超过300家。这些企业有从传统的电力设备企业转型而来的,也有从互联网端介入的,但部分企业由于不具备经验,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另有部分企业属于短期投资行为,他们对品质缺乏重视,过于关注补贴,压缩充电设备的价格来实现投资成本削减。另外,充电基础设施标准规范体系及管理体系仍待完善,充电新国标虽已对传导充电装置和系统、交直流电接口、通信协议都做了统一要求,但缺乏相关配套政策来约束。此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的推动下有了快速的发展,但补贴的退坡和针对骗补的调查使新能源汽车生产缩水达80%;依靠政策和市场环境支撑的充电桩产业是否会走上和新能源汽车一样的发展道路成为业内的普遍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