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全球服务与商品贸易此消彼涨意味着什么?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6-02-05 阅读次数:871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2014年,服务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率第一次超过了商品。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旅游、娱乐和商业服务等短时服务对2014年全球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62%,实物商品的贡献率仅为38%。这显示,服务业贸易兴起、商品贸易衰落的局面已经出现,而且会持续存在。瑞典家具零售商宜家(Ikea)的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史蒂夫•霍华德不久前称,“在西方,人们很可能已经达到了‘物品峰值’”,“我们已经走过了一个消费显著增加的阶段……无论是就二氧化碳、牲畜、汽车,还是更广泛的消费品而言,我们都在接近峰值。”当一名宜家高管都能够说出这种话的时候,就应当引起高度注意了。行业组织国际金融协会(IIF)的数据显示,自1990年以来,不仅是发达国家,拉美国家、欧洲新兴国家和中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也一直在稳步上升(中国2015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50.5%),这种趋势基本上没有出现在非洲和中东。中国和美国都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分化趋势,服务业发展相对强势,而工业行业则发展相对疲软。在分析人士看来,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很多:第一,“全球日益富足”意味着,基本食品和家用物品等必需品的消费支出占比将会下降,餐饮、娱乐和休闲旅行等涉及专业个人服务的奢侈项目支出占比将上升。第二,人口老龄化导致医疗支出增多,进一步强化这一趋势。第三,技术变革的前沿在不断由硬件向软件转移,这在IT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但在汽车和机器人等领域也有所体现。第四,尽管过去25年里制造业全球化(比如把贫穷国家的低成本劳动力纳入全球体系)带来的好处可能快达到极限了,但服务业的全球化或许才刚刚开始,而这将给各国带来完全不同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