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目前世界各国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以及各种优惠政策(带来的红利)大概在1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而中国过去十几年中大概占了一半以上,但推广数量不足50万辆。今后还有450万辆,这个补贴数字将相当可观。即便是按照去年5月份国家四部委公布的新能源补贴退坡办法: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其中,2017—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整个“十三五”期间政府给予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金额仍需大概3900亿元。高额的补贴在将中国迅速推上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宝座的同时,也诱发了各种不利于行业发展的问题,比如说盲目增加电池组、虚报续航里程、以“二次套利”为目的的电池二次利用等,不仅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也给专注于新能源技术研发和提升的车企造成重创。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更多的企业采取的模式都是在传统车身上搭载新能源动力,生产组织方式不变,技术含量偏低,进入门槛不高,缺乏完备的技术路径、全面的产品覆盖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而这种企业未来不仅将面临同行的竞争,还将面临互联网企业进入带来的巨大冲击。2015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3万辆,位居世界第一。但在这个数字的背后,由于巨大的补贴额度吸引了众多厂商的进入,许多企业实际的单体销量低得可怜。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由政策主导阶段向政策和市场双向驱动的“换挡期”过渡,政策红利逐步退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化程度将获得进一步提升,整个行业的洗牌期也将到来。加之政府加大力度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情况,以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核查,将有大批骗补、寻租企业被揪出,整个产业很有可能出现大规模下跌。依靠政策补贴扶植起来的大批“刘阿斗”们将无力面对市场化环境下的激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