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国际电信联盟(ITU)近日发布的《衡量信息社会发展报告》称,到2015年,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32亿,占全球人口的43.4%。其中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在过去5年中近乎翻番,目前2/3的网民居住在发展中国家,全球约46%的家庭可在家中上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ITU用于综合评估全球各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数(IDI)显示,今年排名前十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韩国、丹麦、冰岛、英国、瑞典、卢森堡、瑞士、荷兰、中国香港和挪威。中国大陆排名第八十二位,比上年排名上升4个名次,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值,显著高于亚洲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值。报告指出,纳入ITU的所有167个经济体均在2010年至2015年期间提高了各自的指数值,也就是说,信息通信技术的接入、使用和技能情况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改善。国际电联电信发展局主任布哈伊马·萨努表示,今年报告的亮点之一是最不发达国家有6.7%的家庭实现了互联网连接,但这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80%的比例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差距依然较大。欧洲整体水平最高,独联体国家、美洲和阿拉伯国家均高于世界平均值,而非洲平均值最低,不到其他地区的1/2,而亚太地区则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差别最大的区域。在接入信息通信技术上,发展中国家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专家分析指出,从IDI指标构成来看,中国目前还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短板。农村移动电话普及水平低,国际出入口带宽增长落后于行业发展需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排名偏低等因素对中国IDI指数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根据《第三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主要是不懂电脑和网络,互联网知识与应用技能的缺乏是造成网民与非网民之间互联网使用鸿沟的重要原因。基于现状和已有成果,报告还首次对2020年做出预测:到2020年拥有互联网接入的家庭的比例将达56%,上网人数将占全球人口的53%。ITU希望到2020年,至少有50%的发展中国家家庭以及15%的最不发达国家家庭能获得互联网连接,但据目前预测,届时将只有45%的发展中国家家庭以及11%的最不发达国家家庭获得互联网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