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互联网+”时代哪些渠道泄露个人信息?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10-28 阅读次数:974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互联网+”时代正在迅速改变我们的生活,有了大数据,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加精准、贴心的服务,但同时,消费者个人信息也越来越受到泄露的威胁。近日辽宁、北京、天津、上海等29省市消协(消委会、消保委)以及中国消费者报社,共30家消费维权单位发布的《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显示,76%的被调查者认为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更容易被泄露。在过去一年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过。调查报告同时显示,在对于个人信息泄露渠道的调查中,被认为最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是网站,包括电商平台、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占14%;其次是手机、PAD、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个人信息终端上的APP,占13%;第三是汽车行业,如4S店和电信服务商,都达到12%;第四是类似电子邮箱、微信、QQ之类的通讯软件和房地产行业,包括房地产开发商、租房中介公司,达到11%;第五是快递公司,占9%;第六是银行保险业,有8%;第七是医疗、教育、供电供水供气等公共服务业,约5%;认为其他行业的有3%,最少的是包括机票代理、火车票代理在内的航空公司和行政机关,各约1%。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显示,近一年来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现象导致总体损失约805亿元,人均124元。其中,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