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加强安全执法也要避免过度打击营商环境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5-04 阅读次数:768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近期,江苏苏州市昆山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接连粉尘爆炸事故,让监管当局对各厂家针对粉尘事故的防范措施是否到位,变得格外敏感,也施加了新的压力。在新常态下,启动严格执法程序,解决消防、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顽疾,毫无疑问是必要的。但从实际操作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某些老的工业园区和进驻久远的企业,很难要求他们一步到位以最先进的生产标准运营,尤其是在法律和监管还存在灰色地带、条例解释得并不全面或清楚时,新的安全监管条例,往往让厂商措手不及。以某工厂所在的工业区管委会对区内大小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了排查为例。有关单位到厂内巡视后,要求工厂加强对各类粉尘事故的防范措施,包括厂房间隔中间的走道的棚盖等,都被令要拆除。特别是监管单位提出,厂内得设立独立的除尘排污系统,需耗资几十万元到100万元人民币,厂方觉得有些为难。投资商认为自己20多年前到大陆投资开厂,由于是租赁的厂房,建立独立的排污系统硬件,现有厂房的整体设计需修改,得跟业主协商。再鉴于硬件设施的不可移动性,厂方得做好无法收回成本的损耗准备。该投资商说:“现在工业物业地皮和租赁价格上涨,欧美订单需求疲软已影响了厂方的利润,即使现在摒弃旧的排放设施,搭建新的排污系统,万一厂房业主抬高租金,我们不得不为了成本考量再次搬迁,这笔投资不就等同于石沉大海?” 特别是有的综合性工业园区,早年规划得不全面,现在开始要园区方承担铺设总体排污系统的支出,园区方的财力与协调能力不足,最终整改措施都得由企业来埋单,很多企业认为并不合理。一些企业甚至怀疑,相继出台的严格条例,其实是下级行政机关“领会”上级旨意,将“合规成本”转嫁给企业,间接迫使一些外企内迁或迁出中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执法部门在加强安全执法的同时,需要确保程序的公开透明和标准的合理可行,在达到管理目标的同时,避免对当地的营商环境和企业家信心造成不必要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