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如何突破改革“最后一公里”的瓶颈?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4-26 阅读次数:916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最近,学者周其仁在某次演讲中说了一个段子,深刻的反映出我国改革推进和落地的难题。大意是:“现在改革的局面是大领导踩油门,中领导挂空挡,小领导就是不松刹车。”这是指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领导和相关部长们已经原则性通过,并交给具体部门“根据会议意见修改完善后实施”的政策,往往在最后环节被“卡住”。这是由于原则通过的战略性政策,往往需要不同部门之间达成细节性的一致,而这些具体落实的操作性细节往往具有极高的“含金量”,涉及到不同行政主体、不同行业群体、不同资本集团等的博弈,最终导致很多“大领导”决心很足,“小领导”却迟迟无法落实的现象。那么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学者周济认为可以尝试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改进现行的政策制定流程和机制,要在决策过程中制定一个透明公开的机制,让利益博弈阳光化。其次,就是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不能再放任平级部门之间协商、协调制定政策。一定要有一个部门或者具体个人有权最终决断。第三,要提高智库等第三方机构在决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现行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不但要做到事前咨询,事后请第三方机构评估,还要能够做到政策制定授权第三方机构,政策解释依靠第三方机构。第四,要尽快建立中国特色的“旋转门”制度,让官员和学者双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