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中国官员警告目前粮食库存压力非常巨大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4-21 阅读次数:726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粮食“11连增”光环下,中国正面临一个难题——高库存。库存压力有多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强民表示,美国农业部预测,2014/15年度全球玉米期末库存约为1.88亿吨,中国库存约为7950万吨,“如果把中国真实的库存拿出来,你去调你的平衡表吧。”他认为真实库存远高于此。尚强民表示,中国目前库存压力非常巨大。库存压力大,一方面和强替代有关,2014年,中国即进口高粱、大麦、DDGS(酒糟蛋白饲料)共1000多万吨,替代了相当一部分国内玉米需求。更重要的原因是——“弱需求”。他表示,必须正视一个问题,中国农业进入了新周期。尚强民认为,这个新周期是从2012年秋粮收购之前开始的。在这之前,国家收粮食,但都能卖出去,供应是偏紧的。不过,这之后发生了变化,开始不紧了。2012/13年,临储收了3083万吨玉米;2013/14年,收了6919万吨玉米,但只卖出去2500万吨;2014/15年,到4月15日,已经收了超过8000万吨玉米,而刚刚启动的临储拍卖,成交量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表示,这显示,中国对粮食的需求不那么强了。一些人讲中国粮食供应永远是紧的,但尚强民认为,这个紧,主要是从资源角度讲——中国人多地少水缺,但到具体阶段,真的可以多。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也曾出现阶段性粮食过剩,以至于出现了一个词——“陈化粮”。而现阶段,尚强民表示,玉米供求矛盾还在加剧。由于玉米大豆比价等因素,今年,据国家统计局对农民的种植意向调查,玉米面积还将有所扩大,库存压力将进一步加剧。不过,即便托市收购制造了庞大的政策性库存和市场失灵,尚强民并不认同一些人士指“国家收那么多干嘛、破坏市场了”的意见。“据我的观察,真的不是。”他认为,中国和美国不同,期货等市场体系和保险体系不健全,一旦放开,“农民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经营者也要承担很大风险,这个风险真的承担不起。”他称,中国要加快市场体系建设。要解决粮食流通领域高库存、进口挑战、市场失灵、政策调整压力等多重问题,还需要三农工作者艰巨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