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北京面临人口、交通、水资源、污染多重危机,疏解非首都核心职能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北京各区县发展的一大要务。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近日撰文建议,北京可以考虑外迁大学。郑风田表示,北京的上百所大学,主要集中在两条大马路上,很不经济。中科院的几十家研究所集中在狭小的中关村,难以扩展。如果环京津周边的县城或者小镇能够吸引数所大学迁移过去,定位带来大的发展机遇,打破目前环京津贫困带的怪圈,也给这些大学与研究机构新的发展机遇。其实不独京津,国内两千多所大学,基本上都位于直辖市或者省份城市、单列市,二千七百多个县城,有大学的极少,更不提县下的小镇了。但有一个特例,当年的陕西咸阳小镇杨陵,有一所农业大学,还有数家农业科研机构,几十年后,国家级的杨陵农业现代科技城也应运而生,成为我国西北农业科技的重镇。如果当时这所大学也搬迁到西安去,这样的农业科技城可能永远就不会出现了。近年来国内部分地区搞的大学城更是没有考虑产学研结合的需要,把数个大学集中在一起,除了拥堵外,基本上产生不了产学研等其他的外部性。其效果远小于一所大学在一个小城的优势。郑风田指出,美国的很多大学都位于小镇上,很少在大都市,更鲜有在市中心,其实不少公司总部也分布在小镇上,形成公司镇,优势很明显。美国的大学镇能够留住人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大学一般都有医科,相应的临床医院解决了小镇居民看病难的问题,而教育系科也可培育中小学师资,解决了居民孩子教育问题。大学特色专业的学生如果在周边创业,还可形成产业带,带来真正的产学研互动。目前大家留恋大城市与城区生活,主要的原因还是工作与生活方便。如果在环京津有几十个大学城镇、公司镇,这些城镇既有工作机会,又能够解决医疗、教育等问题,再把到京津的交通搞好,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远离市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