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环保部官员批评地方政府推责与急于求成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2-14 阅读次数:865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自2013年9月“大气十条”发布以来,中国政府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明显收紧。今年更是实施了号称“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令不少地方政府与企业压力陡增。在近日举办的国新办吹风会上,环保部副部长翟青直言不讳地批评,城市空气治理的责任在各个地方政府,虽然城市间的空气流动会有影响,但绝不能把空气污染严重的责任推卸给周边的邻居。翟青称,他最近看到一些资料和报道,有些污染比较重的城市,在分析污染原因时,首先是说受到其他城市的影响,有些说超过30%,有些说超过40%,有些甚至说超过50%,也就是说一半的污染是从别的城市过来的。翟青说,城市空气质量相互之间的影响是有的,有些地方甚至是比较严重的,但是,在现阶段,决不能把污染重的责任推给其他的城市。过分强调区域相互之间的影响,势必会影响地方政府自觉地去落实治污措施,都等着别人去治污。目前媒体上还有这样的报道,有的地方政府宣布,要大干多少天,让自己的城市退出空气质量的“黑名单”,翟青说,个别地方政府这样的表态是无视大气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他也注意到,社会上也有一些议论,认为大气治理见效速度太慢,成效不明显。翟青说,这种急于求变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治理大气污染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毕竟我国当下的污染排放总量依然很大,与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有密切关系,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一个过程。如果急于求成,一定会影响到我们落实相应措施,而且还容易走偏,出现弄虚作假、数字造假等问题。翟青还强调,当下,各地一定要重视对重污染天气的应对。一方面,重污染天气危害极大,老百姓意见很大;另一方面,重污染天气的出现对完成大气污染治理的目标任务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严重污染天气席卷而来,需要几十个蓝天白云的好天气才能消化掉。翟青建议,一旦有了重污染天气的苗头,一定要立即采取措施,启动应急措施,想尽办法把污染排放降下来。从环保部官员的表态看,今后地方官员若将大气污染归咎于兄弟省份,有可能被视为推卸责任,甚至可能遭至中央政府与有关部委的批评。各地都需要摆正心态,做好环境保护打持久战的准备。可能只有当经济结构调整见效,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才会变得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