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国产大飞机首飞临近大规模商用仍困难重重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2-08 阅读次数:729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据悉,已基本完成总装对接的国产大飞机C919有望在今年内实现首飞;若进展顺利,最快有望2017年完成取证和交付。业内人士认为,C919大型客机项目对于我国大飞机制造乃至高端制造业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根据预测,C919成功进入市场后,总销量有望达到2000架次左右,这将开启一个规模达万亿元的市场。根据公开信息,目前首架C919飞机的各大部件已陆续完成制造,基本完成总装对接;铁鸟试验、航电综合实验等关键验证工作已全面展开;适航审定计划已经完成编制,并陆续得到中国适航当局的认可。去年11月,中国商飞公司曾在第十届中国珠海航展上作出预测,未来20年,全球各座级喷气客机的交付量将达到35166架,价值约44373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需要5541架干线和支线客机,市场价值约6740亿美元。其中,C919所属的单通道喷气客机占比将近三分之二,达到3687架,价值约3297亿美元。尽管首飞、适航取证的时间表已逐渐明晰,但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从首飞亮相到大规模商用,C919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依然重重。从订单情况看,截至今年1月底,中国商飞共获得订单450架,用户18家,包括四大航、川航、GE、工商银行、交银租赁、农银租赁、华夏金融租赁等。但细究之下仍可以发现,C919至今获得的订单大多数来自国内航空公司和金融租赁机构,尚无国外航空公司订单。而且要想真正与空客、波音同场竞技,还需继续拓展国际市场。不过,要打入西方市场并非易事,C919首先需要取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适航认证。另一方面,民用飞机的研制投资可观、回收缓慢,在初期许多航空公司都不愿意承担使用新机型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因此,从首飞到实现商业化运营,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过程。有统计显示,一个新机型的回收期一般需要二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