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互联网+乡土产业”可成为众创空间着力点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7-17 阅读次数:909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2015年6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发展“互联网+”创业服务,有利于推动形成服务创业的市场业态,通过市场方式对创业全链条的支持,实现创业服务资本化、产业化,引导更多资源服务创业创新。今年4月中旬,黔青梦工厂在贵州商学院正式投入运营。梦工厂面向全社会吸纳创业团队,一旦获准入驻,即可享受到免费的办公场地、优惠的食宿、贵州省“三个十五万”优惠帮扶政策以及独特的“乡土产品数据库”等软硬件支持。贵州省工商部门专门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注册程序,为创客们提供支持。目前,这个1300余平米的创客空间已吸引10余支创客团队入驻。李书才是贵州瓮安县人,曾在家乡担任村主任助理。2008年,李书才与团队伙伴开始尝试推广优势农产品,一步一个脚印积累经验。李书才始终看好并坚持乡土创业。“这是带领百姓‘走出去’的好项目,尽管过程艰辛,但真正做成后,肯定会成为影响深远的产业。”李书才认为,黔青梦工厂主打的“互联网+乡土”创业模式,与他的理念不谋而合。目前,他创办的特色农产品公司,已与贵州省内85个养殖户和1000多家企业建立联系,挑选出企业优势农产品后,提供给全国各地客户,助力贵州乡土农产品推广。除了供货推销,黔青梦工厂的创业企业还开发出“乡土产品代运营”模式。为拥有农产品货源,却没有足够技术水平,或缺少精力来经营的商户、企业,提供电商“代运营服务”,赚取管理经费。贵州多彩电商科技有限公司是由贵州商学院的师生们组建的创业团队,虽说刚起步,却很受本土商户欢迎,目前正为近20家商户打理销售茶叶、“贵州三宝”等产品的网店,前来咨询的商户也不断增加。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认为,依托“互联网+”打造众创空间,关键在于产业支撑。互联网作为一种平台,最终需要服务于实业。发掘根植于本地的“乡土产业”优势,通过“互联网+”加以升级,可以成为地方打造“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