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德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值得借鉴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4-12-16 阅读次数:899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电动车是一个被中国政府和很多中国汽车企业寄予“弯道超车”厚望的产品,是一个全球瞩目、潜力巨大的产品,而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汽车强国德国的经验值得借鉴。和中国政府强力启动消费市场的做法不同,德国的做法是对新能源车的使用环境(车辆、城市规划、能源、产业链等)做系统性规划。如果说中国政府是在种树,德国政府就更像是在培土。2009年,德国制定了一个到2020年要有10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的宏伟目标。联邦经济与能源部、联邦运输与数字化建设部、教育与研究部以及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等四个部委联动,共同制定了“电动交通国家发展计划”。20113月,该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生了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刺激德国制定能源转型的国策:全面转向可再生能源,以其完全替代核能与化石能源。在种种利好下,2014年德国理应如期完成计划,有10万辆电动汽车跑在路上。但是,截至201411月,德国的乘用电动车保有量仅达到2.4万辆。逼得默克尔在12月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尽管如此,德国也拒绝像邻居法国那样,给电动汽车的购买者每辆6300欧元补贴。德国政府相信,把政策性补贴用于科研端与市场服务端更有效率。德国政府认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应是包含车辆、智能交通以及智能电网的系统性方案。因此,它在确定纯电动、插电混动、增程式混动三条技术路径后,对电池、动力技术、轻型材料、ICT与基建、循环经济以及整车集成等七大方向进行技术研究和示范性项目投资,使其与德国的高科技战略相辅相成。德国不补贴购车人,而是与车辆、能源、电力、销售等领域的企业共同出资,开发使用电动汽车的系统性产品。并在试用中,对产品进行优化,以提高社会对电动汽车的认可度,这一思路值得中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