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中国哪些市场领域有投资前景?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4-11-28 阅读次数:902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 ??褸?span style="position: relative; text-transform: none; font-varian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layout-grid-mode: both; background: none transparent scroll repeat 0% 0%; letter-spacing: 0pt; color: windowtext; font-size: 12pt; vertical-align: baseline; top: 0pt; font-weight: normal; text-decoration: none; text-underline: windowtext none; text-shadow: none; text-effect: none; font-emphasize: none"> 财政部近日公布了10月份的财政收支状况。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财政收入13280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144亿元,增长转型与调整之下的中国经济,处在一种煎熬之中。从宏观表象来看,官方对此有清楚的定义,比如“三期叠加”,指的是“经济增速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再比如“新常态”,指的是速度要下降、结构要调整、动力要转换。不过,这种宏观描述反映在中观的产业和微观的企业身上,却十分痛苦。
如果从面上来看地方经济和地方财政,可以称得上一片哀鸿——房地产下行、财政收入大减、债务负担沉重、传统产业艰难、实业盈利微薄、融资环境恶化、招商引资困难。不少地方财政已从“发展问题”下滑到“吃饭问题”,传统行业的企业老板更是普遍质疑经济统计数据:周边搞实业的企业没有一家赚钱,前三季度的GDP真有7.4%吗?经济学家们也转向了普遍悲观,谈“底线思维”的人不断增多,呼吁重回经济刺激政策的声音逐渐加大,对决策层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作为拥有“中国市场”的大国经济体,中国似乎不应该如此悲观。经济增长还在7%以上运行(前三季度7.4%),投资增长还在16%以上,消费增速也保持了12%,出口稍差,同比增长5.1%。尽管经济运行呈现低迷,但前三季度的GDP规模仍接近42万亿元人民币,在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中,肯定还是有市场亮点和增长空间。
从投资角度看,现在以及未来,中国市场在如下领域将会有不错的投资前景:
一是能源领域。能源产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行业,永远都会有刚性需求,这里既包括新能源的利用和创新,也包括传统能源的创新利用,以及节能产业和节能技术的发展等。值得注意的是,前几年被打入低谷的新能源产业,随着国内需求的回升而出现回暖。
二是装备工业。装备工业是现代工业的脊梁和基础,被视为国家战略能力之一。以高铁为代表的成套交通设备能打向国际市场,装备工业的支撑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注意到,在发改委、工信部制定的《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中提出,支持、引导节能关键材料、装备和产品制造业做大做强,到2017年,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市场占有率由目前不足10%提高到45%左右,产值超过7500亿元。可以肯定,高技术装备工业将成为国家政策支持的长期重点,大型国企和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都有可能获得国家支持。
三是环境保护。随着中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环保将成为提高中国人生活品质的“刚需”。从环保产业的特点看,这个领域不容易出现龙头型的大企业,但会产生很多活跃的中小企业,形成繁荣的产业生态体系。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环境保护欠账,在今后不能用被动的“还债”方式来看环保产业,而要用创新发展的角度在其中找到新生产点。
四是物流产业。无论什么行业,只要涉及实体商品的供应,都离不开物流产业。实际上,物流产业可能是互联网经济时代强有力的产业之一,它们是保证互联网经济运行的“伙伴产业”。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集中在网络建设和信息管理,由于物流行业的特点,在物流领域将会出现龙头型的企业。
五是互联网领域。互联网领域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资本追逐的热点领域。与美国的互联网市场有所不同,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可能会带有更多的中国特色——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与互联网应用创新的结合,会诞生出极有生命力的巨型互联网公司和互联网经济形式。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公司的出现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个领域会烧掉很多资金,但仍然会有更多的资金往里投入,因为互联网领域有太多创新的可能,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六是医疗健康产业。在人均收入提高之后,提高医疗健康水平也将成为中国人的“刚需”。除了以治病为目的的医疗产业之外,健康养生等产业也会有很大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老龄化将会带来医疗健康和护理方面的极大需求。
七是教育产业。随着中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教育领域也会成为未来的“刚需”,各类教育培训、衍生的教育产业链条会应运而生,教育与互联网的结合将会日益紧密。这些都会带来可观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