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内部式的国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容乐观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4-09-15 阅读次数:1072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中国国企改革到底能有多大效果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虽然部分投资者依然怀疑此前公布的一些改革措施到底有多大成效,但对此德银的回答是“成效显著”。7月15日国资委宣布6家央企进行试点改革,试行混合所有制、成立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改革董事会体制以及监管机制。此外,不少地方政府也披露了国企改革方案。根据三中全会提出的“差异化管理”原则,德银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国企改革可以有4条路径:一、垄断行业中(比如油气、电信和运输)的全国性央企可能允许私人资本持有少数股权或投资于特定业务部门;二、竞争性行业中(比如餐饮、服装、电力和医疗)的地方国企可能被私人投资者整体收购;三、出售竞争性国企所获收益可能由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来管理,向公用事业和战略性板块注资;四、更多国有资产可能会上市或者注入上市公司。德银预计,激进的国企改革将给中国的经济前景带来重大影响。德银在报告中写到:“这些措施不但会造成私营部门的大幅扩张,而且私人投资者大规模参与当前的国企部门还将提升资产配置效率,带来进一步的生产率提升和支撑长期增长。”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展与成效,是近期国内外都很关注的问题。在不久前加拿大国际贸易部副部长西蒙·肯尼迪、加拿大驻华大使赵朴一行访问时,也曾与安邦智库学者沟通这一问题。在安邦研究团队看来,中国的国企改革如果能够真正深入推进,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当然很大,但从现实的执行来看,不能对此过于乐观。中国国有企业是没有任期限制的利益集团,它们的最终改革只能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推动实现。在目前,通过国资委主导的国企自我改革,只能是走走样子,对其前景不能过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