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地方政府能为转型升级做些什么?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4-06-24 阅读次数:965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问题一直是困扰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难题,在一些传统行业尤其如此。“童装之乡”——浙江湖州织里镇的转型升级就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当地有典型童装公司此前有员工300多人,生产工人与销售人员和设计师的构成是“七三开”,现在则是“三七开”,生产工人仅剩70多名熟练工,七成员工是设计师和网络销售员。该公司专注于设计研发和网络销售,而将生产外包,目前年营业额超亿元,毛利率达25%,不仅传统制造业面临的资金链、用工荒等问题迎刃而解,利润率也极大超过传统制造业。

    企业作为依赖社会经济生态的客观存在,如此成就显然非一己之力可以达成。事实上,政府强有力的公共平台支撑成就了企业转型的现实动力。据悉,自2012年以来,织里镇结合浙江省“四换三名”工程的推进,实施童装设计中心、质检中心和电子商务孵化中心三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织里童装产业集群发展迅速。2013年,织里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童装企业从三年前的1家增加到5家,超过5000万收入的企业多达46家,童装线上交易额达30亿元。

    与此同时,安邦(ANBOUND)的田野调查见证了中国地方众多世界级批发市场人气的日渐冷清,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商业周期转换的情况下,企业遭遇成本上升和需求下降两端挤压,出口订单日渐缩水,而汇率波动加大则抑制了中长单,再加上网络交易压缩了门店交易,而房地产高涨还拉抬了店面成本,依靠传统跑量商业模式的制造企业,以及光靠建设批发市场坐地生财的地方由此陷入了收入大大缩水的困境。

    然而,转型升级谈何容易!有民营企业家就曾无奈地指出,转型一要更新技术设备,二要重组员工团队,三要重整产业链,不仅要投入资金,而且还需要时间,更何况现在还遭遇货款的拖欠,订单的缩减,以及融资的艰难。此外,有企业家甚至还指出,现在国有企业占有市场,转型是假,明抢暗夺!

    如此一来,织里童装之乡转型升级的成就就显得殊为不易,而其成功的经验关键还在于政府的积极作为。

    一是要维护并发展地方信用关系。安邦此前已经指出,政府需要填补地方信用体系的空缺,既要利用自身资源为企业增信,也要与银行谈判,以维护银企之间、银行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如此才能促进地方经济生态的进化,而不是恶性循环。

    二是要为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搭建共性服务平台支撑。政府牵头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相比企业全要素资源自行配套,可以大大省去企业投资成本,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集成整合产品和服务创新经验,迅速壮大生产性服务队伍,也有利于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做专做精,并为未来介入企业之间可能的恶性竞争纠纷解决维持协同发展埋下伏笔。

    三是要为地方企业发展壮大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地方县市尤其是乡镇地区,由于金融市场准入的严格管制,在国有商业银行撤退之后,普惠金融机构长期难以填补。比如,被监管层视为重要普惠金融机构的小贷公司实际上也在利用市场的稀缺以近乎高利贷的利率水平放贷,而经营更受局限风险相对较高的村镇银行则遭遇商业银行歧视而设立缓慢,而这正是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信用担保和财政补贴等措施予以介入的领域。

    四是地方要为企业发展创造低成本环境。当下,房地产价格走势严重滞后于实体经济商业周期的转换,致使众多企业尤其是批零企业的营业成本大大增加,实际导致企业大量外迁,这在浙江绍兴和义乌等世界级批发市场所在地都已经出现。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在经济繁荣后忘记了繁荣的根基,以违章名义大量拆掉简易工厂和建筑,产业升级搞“高大上”,城市建设大搞形象工程,致使产业空心化。此外,政府如何配套水、电、环保、能源等基础设施并维持低成本,建设国企和民企的公共竞争环境,也是促进外部投资和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最终分析结论

    在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中,光靠企业一己之力实现产业转型无法想象。地方政府需要积极发挥公共政策的协调职能,维护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壮大金融基础设施,改善投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综合经营成本,保障公平竞争环境,为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