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中国的政府采购市场会继续开放吗?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4-05-21 阅读次数:1121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近日,有几件事情让在中国的外资高度关注,部分外资可能还会对此感到担忧。

    一是中央政府采购电脑禁装Windows 8操作系统。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发布日前发布了《关于进行信息类协议供货强制节能产品补充招标的通知》,引人注目的是,该通知的第5条规定,政府采购的“所有计算机类产品不允许安装Windows 8操作系统”。虽然通知没有就“不允许安装Win 8操作系统”做出任何解释,但有猜测认为,Win 8系统被认为不适合当前的政府办公环境,采购成本也偏高。还有观点认为,此举可能是出于网络安全方面的考虑,与中国政府加强信息安全有关。有些巧合的是,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近日曾表示,工信部将继续加大力度支持中国Linux操作系统的研发应用。

    二是合资汽车将退出中国军队公务车采购。今年初,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军委的批准,四总部印发《关于军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措施》,明确规定:“公务用车实行集中采购,选用国产自主品牌汽车。”5月中旬,由总装车船军代局某军代室验收发运的首批千余台军用红旗H7轿车,顺利交付部队。此前,广汽传祺和一汽奔腾轿车已经列入军队公务用车队伍。而奥迪、帕萨特、桑塔纳等“合资车”将逐步退出军队公务用车的行列。

    让外资关注的是,这两件事情现在出台,到底释放了什么信号?代表了中国政府的何种政策走向?会不会影响中国在政府采购市场的继续开放?

    客观来看,通过政府采购来支持国产自主品牌,这是多个国家都会采取的做法。比如美国总统的用车肯定不会用奔驰、宝马,德国政府的用车也不会买卡迪拉克,法国政府则肯定会用雪铁龙或标致。唯独中国,政府用车绝大部分是外资品牌,至多是本土合资厂生产的合资汽车。这种情况当然会让一些中国政府高官感到尴尬,这也与中国本土汽车厂商多年来“不争气”有关——光顾了造合资车占领中国市场赚钱,基本上忽略了自主研发和创新。

    从现在的形势来看,强调自主创新和发展自主品牌,这也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之一。与此同时,中国也在WTO框架下参与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激烈谈判。《政府采购协议》(GPA)是WTO的一项多边协议,旨在促进各成员方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由WTO成员自愿签署。中国于2007

    年启动了加入GPA的谈判,但由于中国政府考虑国内法律和市场开放范围,协议谈判进展一直不大。在2013年的第24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中国曾表示加快加入GPA谈判,并与美方达成70多项成果,涉及出口管制、知识产权、双向投资、农产品贸易、政府采购、电子商务、药品和食品安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诸多领域。根据安排,中国将于2014年提交一份政府采购修改出价。

    中国政府一方面在加入GPA市场开放的谈判,另一方面又在力推扩大自主品牌采购,这看似矛盾的两种举动容易引发市场担心。如何在开放市场与保护国内产业之间达成平衡,也是对中国政府的一个考验。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中国政府将会在越来越多的政府采购领域推动自主品牌采购,这种支持来自于高层大力发展本土产业的决心,而且在反腐败、反浪费的政治氛围助推下,有可能得到较好的执行。不过,中国的政府采购也面临着现实的挑战:一是来自GPA谈判的压力,尤其是发达国家会以此为筹码不断要求中国加大采购市场开放;二是国内企业的供给能力,正如在汽车领域一样,国内企业长期以来缺乏有质量的生产制造能力;三是国内采购市场亟需规范。据了解,国内政府采购市场上“水很深”,不少政府采购伴随着寻租行为,结果政府采购成了谁都想吃的“唐僧肉”。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采购仍需坚持开放,不仅是对外开放,更要对内开放。据中国财政部的数据,2012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已增加到13977亿元人民币(约合2300亿美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1.1%。如此大的采购市场如果有效对市场开放,将会对市场产生极大的拉动力。实际上,开放政府采购还是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不仅停留在制造品采购,还应该扩大到服务产品、知识产品的市场化采购。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从市场化改革来看,中国需要继续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既对外开放,也对内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