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TTIP最大争议在跨国大企业主导话语权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4-04-07 阅读次数:1141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在日前刚结束的TTIP第四轮谈判,欧美谈判代表表示双方在市场准入、监管规则和贸易规则方面取得了稳步进展,对谈判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表示高兴。不过,在一向被受关注的能源、金融等领域外,一项名为ISDS的机制成为多数欧美双方的企业或行业代表争议焦点,并将单独在本月底进入公众听证程序。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ISDS)机制是双边投资协议中常见的投资保护措施。它允许外国投资者根据投资协议的规定,在投资利益受到所在国法规限制时,可在国际法庭提起仲裁申请经济补偿。分析人士担忧,跨国大公司可能利用该机制逾越投资目标国的法制权力。有消费者权益维护组织认为,将有47000家美国公司有可能通过该机制冲击欧盟成员国的法律框架,欧美之间大型公司可能会形成超越双方国家主权的商业生态,不利于合规监管、符合当地广泛公民利益。该机制下,只能由企业方发起诉讼,政府成为被动应诉者。通过数百起案件来看,即使政府方面胜诉,招架大公司的每件应诉成本平均也达800万美元,这对经济复苏关键阶段的国家们将是不小的负担,而且会令广大纳税人反感。在反对该机制的联名倡议书上,欧美双方总计近百家机构,显示该机制受到双方内部空前的压力。目前看来,此机制涉及到如何在大国、大企业的冲击下保护小国、小企业的利益,牵涉到的群体非常敏感。有反对者说,来自美国的大公司能通过该条款逾越成员国司法权限,在经济活动中占据话语权,不仅是对欧洲司法的冲击,更是伤及欧洲的民主根基。目前的TTIP谈判尚未涉及到ISDS,但ISDSTTIP必不可少,而反对者却认为其应当废除,可以预见对此的争议将成为TTIP谈判的一块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