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两会代表称高级技工缺乏成产业转型瓶颈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4-03-05 阅读次数:1086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调整步调加快,技术工人的缺乏让“用工荒”的矛盾更为突出。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兰表示,技术工人的经济社会地位不高和职业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脱节是造成我国技工队伍发展速度缓慢、水平不高的原因。其中,职业教育的缺陷,是技术工人供给的最大瓶颈。据悉,目前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有7000多万,初级工占60%左右,中级工35%左右,高级工仅占4%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30%以上的比例相差甚远。李兰认为,“虽然近年来国家开始对职业教育有所重视,但我国的职业教育规划缺乏战略性、长期性、系统性和持续性。职业教育主要服务于产业发展,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内容和培养方式与产业结合不足,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很好地符合产业发展趋势,而且职业教育人才发展规划不足,发展机会有限。”为此,李兰建议:“将技工人才队伍的培养提升到国家人才战略的高度。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加快统一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制度,缩小不同群体的待遇差;通过强化职业资格准入,将收入与职业资格挂钩,提高技术工人的经济地位,激发新一代年轻农民工学习技能的热情。另外应该提高技术工人的政治地位,塑造良好的技工队伍成长环境。通过舆论宣传倡导科学的人才观,创新观念与体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参与的格局,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在具体做法上,李兰介绍称,国外企业职业教育中为职业教育提供实践平台和资金支持,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校企联合,采用定向培养或委培形式,提高企业人才的品质和有效性;增加制造业相关专业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