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服务业是同时满足GDP放缓与就业稳定的关键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4-02-26 阅读次数:1210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随着经济转型的推进,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加大,2013年其使用外资在全国总量中的占比甚至史无前例地超过了一半。但即使如此,很多地方政府依然难以改变重制造而轻服务、一味追求“高大上”产业的观念。然而,我国的经济转型期间最被注重的两个目标——GDP稳步放缓以及保证就业,如果缺乏了服务业的帮助,是难以同时实现的。汇信资本董事总经理叶翔认为,中国经济增速逐年下降,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层劳动力就业状况却不断改善,能实现这一成就都是因为服务业的发展。观察中国的就业结构,这两年变化最大的是服务业的就业大幅增加,制造业在下降。服务业的产值,特别是中低端服务业的产值比制造业低,更准确地说,服务业中单位劳动力当期所创造的产值低于制造业——这就解释了中国GDP增长放缓而中低端就业改善的经济现象。这种现象可持续吗?叶翔认为,当一个经济体的服务业进入增长周期时,服务业的发展是可持续的。首先,服务的供给价格弹性是负的,而需求价格弹性是正的。当服务的价格上升时,劳动力的收入提高,但劳动力花在休闲的时间也会增加,意味着这一部分劳动力本身增加了对服务的需求。其次,服务的供给等于劳动的供给,和制造业不同,一个经济体内劳动的总供给不但很有限,而且可能减小。最后,服务的价格主要是由服务的供给决定的,这和主要取决于需求的制造业也截然不同。总而言之,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可以造成“服务创造更多服务”的正循环,不存在制造业那种需求导向下产生的产能过剩问题。近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而就业数据并未随之下降,看似悖论的背后,恰恰说明提高服务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现从投资向消费的经济结构转型,同时化解因机器替代人产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可行的政策选择,而且已然是正在发生中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