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招工难”并非由劳动力供不应求导致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4-02-17 阅读次数:1156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节后“招工难”问题已经持续好几年了,很多人将原因简单归结为劳动力供不应求。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通过对近几年广东、浙江、河南、安徽、四川、陕西几省的春季企业招工问题进行调研,指出“招工难”的原因其实并不是总体上的供不应求,其驱动因素包括很多方面:一是在物价和综合生活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一些企业的招聘工资和求职者普遍期望有一定差距。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调查发现,近两三年来从未出现“招工难”的企业在岗平均工资为每月2185.8元,偶尔出现“招工难”的企业在岗平均工资为每月1736.6元,经常性出现“招工难”的企业在岗平均工资为每月1402元。二是企业传统的用工模式造成“招工难”。大量城镇“4050”人员,农村35岁以上劳动力尤其是妇女劳动力,企业普遍不愿意招用。当前各省普工和技工缺工比例基本是8∶2或者8∶1左右,这实际上只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继续用低工资招收35岁以下员工有困难,是我国企业长期低成本粗放利用劳动力造成的。三是劳动者技能的提高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外部性特征,中小企业普遍不愿意对其“短工化”员工进行培训。与日本相比,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并没有形成一支稳定的、有深厚技术积累的产业工人大军。第四,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导致农民工在城镇就业缺乏相应社会权益保障,阻碍了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