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今年将现出原形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4-01-02 阅读次数:1012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褸?span style="position: relative; text-transform: none; font-varian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layout-grid-mode: both; background: none transparent scroll repeat 0% 0%; letter-spacing: 0pt; color: windowtext; font-size: 12pt; vertical-align: baseline; top: 0pt; font-weight: normal; text-decoration: none; text-underline: windowtext none; text-shadow: none; text-effect: none; font-emphasize: none">        近日,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典型的“四高四低”特征,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速度”与“低产出、低效率、低效益、低科技含量”。发展积累的矛盾较多,运行风险加大。在资源利用较低效率方面,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倍。土地利用率不断下降,我国城镇人均建设用地从2000年的130平方米上升到2012年的142平方米。城市用地单位产出率上海只相当于纽约的1/29、香港的1/14。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不高,不仅化肥、水资源浪费严重,还造成土壤污染。在经济较低效益方面,我国每个就业者创造的GDP仅为美国的21%、日本的32%。由于多数行业处于国际分工低端,产品附加值整体偏低。多年来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基本在26%—30%,而发达国家一般为35%左右,美国、德国等超过40%        过去两年,整个体育品牌行业遭遇严冬整体增长出现停滞。国内体育品牌龙头企业李宁2012年的业绩显示,公司全年营收67.39亿元,同比减少24.5%;净利润亏损19.79亿元,关闭1821家门店。这是李宁自2004年上市以来首度业绩出现亏损。不过,在近两年的着力变革下,这家国内体育品牌龙头正显露出走出泥潭的迹象。此前,国内体育用品业为沉重的库存所累,其中一大症结,就在于粗放经营的批发销售模式。整个行业面临的都是“品牌+大批发”模式的恶性循环,公司层面并不不关注零售端的变化。李宁方面表示,2013年上半年以来,集团90%以上的经销商签订了渠道复兴计划协议,库存平均周转月由20129个多月的峰值大幅下降到7个月以下。作为首家彻底转型的公司,李宁开始告别传统的订货会形式,采用以“有指导性的订货会订单+快速补货+快速反应”为特色的零售模式,有效改善经销商的订单指引和组货安排。同时,李宁升级企业规划和市场数据分析系统,基于两者推出了快速反应产品线和最佳SKU组合产品。以“快速反应”产品为例,事先只进行少量铺货,用约两周时间测试市场反应,随时监控销售额,一旦产品热销,迅速组织生产大规模铺货,如果销售欠佳,就减少甚至暂停生产。据了解,2013年,“快速反应”产品线实现销售额预计将占营业收入10%。目前来看,经过一系列的动作,这些战略调整已初见成效。李宁2013上半年财报显示,营收29.06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4.6%,上半年净亏损为1.84亿元人民币,比起201219.8亿的巨亏,李宁2013年上半年已实现“减亏”18亿元。李宁公司表示,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