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实体经济改革是化解“钱荒”的关键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12-26 阅读次数:1115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时至年终,流动性紧张成为影响市场的最关键变量。为了避免今年6月“钱荒”重演,央行连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近日终于取得一定效果。但即使如此,市场利率仍处于绝对紧张的高位。对于如何化解“钱荒”,社科院日前发布报告指出,“钱荒”实际上是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偏紧的一个放大镜像,事件后央行又逐渐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意味着央行倒逼机制没能落地,这种市场紧张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报告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银行经营模式发生转变外,宏观基本面的变化也不无影响。过去30年,中国依靠劳动力转移与资本结合,在高储蓄和高投资背景下获得了人口红利,资本回报率一直处于上升期。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窗口”的关闭,资本回报率面临着下行压力。这种背景下,经济依然依靠高投资、高杠杆运转,在微观上就会出现资本回报难以覆盖借贷成本的现象,如果刻意保持增长率,就会出现信贷展期以及借短贷长的现象。报告称,2014年的货币市场仍将延续2013年流动性偏紧的局面,短端利率贴近长端利率运行,在季末两者出现倒挂将是常态。主要线索是:宏观基本面长期位于底部,但实体经济运行仍然没有去杠杆。以地方政府债务为例,据估算目前存量约20万亿元,而这些债务无论是正规渠道还是“影子银行”,最终大部分都可归口银行体系。这也就是说,要在中长期化解“钱荒”带给中国经济的风险,需要在地方债、房地产及国企改革等诸多领域作出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