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上海自贸区的标杆作用与排挤效应同时显现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11-27 阅读次数:1225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上海自贸区落地之后,在国内引发了不少地方政府的“艳羡”。包括广东、江苏、天津、重庆等地都在申请自由贸易园区,而且最近都声称获得了中央的“口头肯定”、“非正式首肯”。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曾写到,“在推进现有试点(上海自贸区)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市场预期,接下来国内自贸区有可能遍地开花,竞争气氛的逐步加温。不过,上海自贸区作为新的改革开放特区出来之后,也因为其特别的资源吸附能力而产生了排挤效应。一位上海金融业者就观察到,上海市2009年就选定了陆家嘴在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也对前往浦东设立公司总部有优惠,不过,如今冒出外高桥的上海自贸区也要试点离岸金融,两者不可避免会有竞争关系和内部矛盾,这让上海市政府的推动团队处境很尴尬。在上海之外也在产生排挤效应,上海自贸区一推出不仅香港忧心其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被上海取代,远在万里之外的新加坡也有些担心排挤效应。在上海以外的国内其他地方,这种排挤效应也已出现,比如国务院核定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昆山也在努力试点两岸跨境人民币业务,但上海自贸区一经推出,昆山的产业合作试验区马上被打入冷宫。深圳前海曾试点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但在接了几个案子后,也归于沉寂。上海自贸区能否在中央的力挺之下,再造1979年设立深圳特区改革红利,恐怕要取决于其在国内市场和境外市场的竞争。一位上海市场人士这样描述,“现在的上海已经不是上海人的上海,也不是中国人的上海,接下来是全世界的上海了。”但愿这样的上海能够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