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中国参与《信息技术协议》谈判要应对双重阻力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11-26 阅读次数:1169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褸?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background-color: rgb(255,255,255); text-indent: 32px; font: 14px/24px Times New Roman;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0,0,0);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材料产业是其他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基础,但新材料产业的前期巨大投入和收益的高风险性,融资难表现无疑。《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201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信息技术协议》(ITA)是一项旨在实现信息和通讯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诸边协议。自20129月以来,中方一直在积极参与ITA扩围谈判。不过,谈判的进程却异常曲折。今年7月,美国贸易代表弗里德指责称,中国的态度致使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的《信息技术产品协定》(ITA)谈判被迫中止。当时,西方媒体将此谈判的中止全部归罪于中国。日前,谈判又再一次中止,原因是美国突然宣布中止谈判。谈判艰难进行是由于中美在关税问题上不可调和的分歧和矛盾。在IT制造的国际价值链分工中,美国处于有优势地位的设计品牌;中国处于低端的生产组装。中国的部分,美国早已放弃,并不想生产;而中国则想努力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值,但是目前没有能力达到美国的价值链,因此想通过扩大敏感产品清单,来保护自身产业发展。中国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就这些产品列了一个“敏感清单”,大致有100多项税目。知情人士称,在ITA国内协调时,遭到了工信部和财政部的很大反弹。而美国也同样对那些“保护”恼火——涉及一些生产制造电子信息技术终端产品的中间产品,包括生产这些产品的精密仪器设备和搬运设备等。有分析称,虽然中国指责美国中止谈判不负责任,但最后可能会做出一定让步:一方面,中国低速增长的贸易和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在全球所占的庞大份额,ITA扩围是有益于中国出口的;另一方面,如果在最为容易的IT产品关税问题上都不能达成一致,就更难在其他高水准、范围更广的领域,比如近期热议的TISA(服务贸易诸边协定),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