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从“乌龙信息”看国企改革的边界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11-25 阅读次数:1074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一家国内媒体报道的“乌龙信息”引起了市场的关注。11月2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有记者提问,“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否允许民资和外资控股国企?”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回应称,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了三个“允许”和三个“鼓励”: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三个“鼓励”: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北京某报记者随后撰文称,国家发改委官员连维良明确表示,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今后不仅仅是民资,也允许外资控股国有企业。他称,混合所有制有利于提升国企竞争力。对此,国家发改委出面澄清,称该报报道失实,民资和外资不能控股国企。今年傍晚,该报发布更正声明,称因记者个人理解错误,今日上午发布了不当报道云云。虽然这只是一则“乌龙信息”,但其中反映的问题却值得琢磨,核心在于:民资和外资是否能控股国有企业?在三中全会之后形成的市场化改革氛围中,一些人不免形成了“全方位改革”的预期,认为很多改革将大幅行动、全方位推动、迅速启动。其实,这种心态和预期都是比较浮躁的。“乌龙信息”显示,对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是有边界的,而且启动起来并不容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企和外资不可能控股国有企业。在国企改革问题上,存量改革很难,而增量改革相对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