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中国有必要搞自己的框架外交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11-21 阅读次数:1061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T)正在商签之中,第十轮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已于1021日-25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而中欧自贸区和BIT谈判也有望近期启动。日前,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中国保税区建设正面临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问题,一些地方依靠政策加自身的优势条件,具备了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可能。自由贸易区成为中国沿海港口和保税区的转型方向越来越明显。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也最有可能在这些自由贸易园区内先开展试验。目前,已有广东、江苏、天津、重庆等申请自由贸易园区。这些地方都是港口,申请方案的侧重点各不一样,与上海自贸区承担的综合试点任务不同。高虎城称,中国正在推进信息技术协定、政府采购协定等一系列对外谈判,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为基础加快双边投资协定商签,着力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规则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在现代国际经贸竞争中能否赢得先机、获得更大利益的重要条件。针对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塑的新形势,中国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自贸区、投资协定等各项谈判,主动提出新议题、新方案,全面反映中国经贸利益诉求,推动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为商品和服务更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我们注意到,过去我们一直是在美欧主导的框架下参与国际事务,受到的限制比较多。而高虎城部长提出主动提出新议题、新方案,实际上与安邦(ANBOUND)在此前呼吁中国搞自己的框架外交不谋而合。在今后的国家事务中,中国不能仅仅是被动的参与美欧制定好的游戏规则,也要积极的制定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