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美国升级两大自贸区谈判为新世界立规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11-20 阅读次数:1175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 ??褸?nbsp;
国企改革无疑是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有消息披露,国资委牵头制定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目前正在进行完善和调整,有望明年初出台,内容将包括下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包含国企分类监管、股权激励、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国资等重点内容的改革将拉开大幕。
安邦(ANBOUND)智库早前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未来两个方面的安排,也即对经济体制改革中市场的作用,以及国有经济在未来中国经济中的作用,将对未来中国市场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我们还不无担心地指出,两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来落实,有可能出现“打架”的情况。
从各方陆续汇集的信息来看,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比如,作为下一步国企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有权威研究部门负责人即称,最核心的就是通过有效的“产融结合”的方式来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要让产业资本来“控股”金融资本,同时实现国家战略产业的布局。国资委将成立一批投资运营主体,培育一批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结合的财团,在不同的领域,通过它们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
实际上,国企早就开始了“产融结合”的实践。早在去年6月以前,国企集团就直接参股了14家银行,央企投资了19家证券公司,24家信托投资公司,32家保险公司,而且均以控股为主,这无疑已经显露出国有企业的财团化倾向。2006年以来,国资委推动国有资本对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绝对控股,对汽车、钢铁、水泥、船舶、机械、电子信息、电解铝、稀土、食品、医药等九大行业相对控股,2008年启动央地对接,2011年推动央企业务合作,所有的战略性产业包括上游资源基本被国有资本控制。国企今后如果继续强化“产融结合”,国有资本的控制力无疑将大大增强,这无疑契合了三中全会提出的发展国有经济的指导思想——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尽管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但在国有企业如此强大的控制力之下,进入这些行业的民营企业仍然是无法抵抗国有企业无处不在的市场垄断。
在安邦( 美欧跨大西洋自贸协议(TTIP)第二轮谈判刚刚结束,在敏感的金融业共同监管议题上,美方谈判代表首次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暗示正在考虑将之纳入自贸谈判的可能。美国贸易代表迈克尔•弗罗曼(MICHAEL FROMAN)此前的立场是,金融行业共同监管不应是自贸谈判的一部分,而应交由其他平台讨论,比如二十国集团(G20)和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等。不过,欧盟负责TTIP的首席谈判代表伊格纳西奥•格拉西亚•贝塞罗(IGNACIO GARCIA BERCERO)在15日当着美方代表强调说:“市场准入和监管议题必须放在一起谈。”伊格纳西奥也是欧委会贸易总司的一位负责人。欧盟担心,如果在金融服务业上不能做到共同监管,那么将来TTIP所达成的贸易与投资承诺也会打折扣。双方宣布将在11月27日就此展开特别会晤,美国贸易代表处和财政部官员确定参加;目前尚不知道美国证监会(SEC)以及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等机构是否同样到会。穆兰尼说,参会的人员组成还没有最后确定。美欧双方在一周的谈判中收获颇丰。根据欧委会的信息通报,双方都认为要从一般性规则和具体行业承诺两方面入手。双方愿意在这些行业上增进监管:医疗设备、化妆品、药品、化学品、杀虫剂、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移动电话。更多的行业监管融合会在12月的第三轮谈判中继续磋商。美欧双方在本轮谈判中更多聚焦于服务贸易。双方在跨境服务、金融服务、电信和电子商务上交换立场,并且在更广泛的行业上开始设置各自的市场准入要求。在安邦(ANBOUND)智库学者看来,欧美TTIP谈判未来一定会将金融监管等内容列入谈判范围。如此一来,TTIP已经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自贸区概念。而美国当下主导的TPP也远超出了传统自贸区的范畴。这两大谈判一旦完成,在现有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美国主导的新的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差不多就定型了。未来多边服务贸易TISA都不需要再谈,或者对在三大自由贸易区之外的国家(比如中国)加入要求更为苛刻的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