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长期以来,中国的统计数据都备受质疑。尤其是GDP核算,经常会出现中央与地方“打架”,GDP与用电量对不上等情况。有鉴于此,国家统计局近年来加强了统计打假力度,公示了一批造假案例,但并没有收到明显的成效。今年9月,有统计局官员表示,正开展GDP数据质量评估工作,以期解决央地“打架”问题,迄今尚未有新的消息传出。11月16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表示,统计局将按照最新国际标准修订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最快于2014年年底开始实行。据介绍,我国核算GDP数据主要是按照《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标准测算,该体系采纳了联合国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然而,相较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修订形成的国民经济核算新国际标准2008年SNA,我国目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略显滞后,也不适应经济转型升级要求。据悉,新国民经济核算框架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统计口径、范围、计算方法等会发生变化。具体来看,首先是对研发支出的处理方法进行修订,将借鉴发达国家将研发支出作为资本形成的处理方式;其次是对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价值核算法进行修订。随着国内房屋租赁市场逐步成熟,有必要采用国际通用的市场租金法;三是修订中央银行产出的计算方法,重新分为货币政策服务、金融监管服务以及金融中介服务三项;四是将雇员股票期权计入劳动者报酬;五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计入财产收入。依此看,更新核算标准后,GDP统计的内涵将被进一步丰富,表现在数据上,可能会有一定的上修。要指出的是,提高统计准确性不仅是技术问题,还应当从根本上改变地方政府“以GDP为导向”的政绩激励,而这是一个政治问题。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并提出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为改革地方政府激励开了个好头。只有在技术、政治两端推进,国内的统计数据才可能经得起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