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中国在全球能源安全中的选择余地不大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11-13 阅读次数:1081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作为能源进口大国,中国极其依赖海上能源运输通道,其进口石油的80%都要通过马六甲海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崔民选建议,为规避海上能源运输的风险,中国宜将国际能源合作重点转向陆上周边地区,抓紧进行陆上周边油气运输走廊的战略布局。他的主要理由是,中国陆上能源进口运输通道已形成西部的中亚油气管道、北部的俄罗斯油气管道、南部的缅甸油气管道为组合的陆上周边油气运输走廊体系。作为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中亚已经成为地缘政治游戏中俄罗斯、西方国家以及中国能源争夺战的主战场。目前已经通气的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在保护国家安全能源供应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能源领域合作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中亚主要国家都奉行平衡策略,因此不会明显倒向西方国家,中国和西方国家在中亚的天然气利益可以是正和博弈。如果中国积极建设与中亚国家的良好关系,能够确保天然气供应的稳定和安全。安邦(ANBOUND)认为,这一建议又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从中国能源进口的结构来看,海上能源合作这是回避不了的。中国原油进口主要国家中,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曼、阿联酋、苏丹、利比亚、也门、阿尔及利亚、卡塔尔、埃及等等都很难通过陆上途径运输。就算是天然气,中亚地区的确是天然气的主要进口国,但是从2012年的进口来源来看,还有大约1/3的天然气是没有办法通过陆地送达的。其次,美国减少对控制航道沿途战略要地的军事投入只是建立在假设的之上。美国从其全球战略考量,只要是实力足以支撑,恐怕很难看到它在全球战略收缩方面有实际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