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对中国改革政策只宜做中性预期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11-04 阅读次数:1176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再度强调,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他表示,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将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关于社会各界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突破的强烈预期,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屡次提出,在政治、体制和利益的多重约束之下,三中全会不太可能在诸多方面都有实质性的改革突破,应该降低预期。安邦(ANBOUND)特约经济学家钟伟表示,三中全会的政策可能会符合预期,但难以超越预期,出现有突破性的总体改革框架。钟伟的理由有几点:1、成功的改革总体框架需要先行解放思想,邓小平时代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突破了“两个凡是”;江泽民时代有围绕“发展才是硬道理”和“稳定压倒一切”的争论,落实了南巡讲话。2、从本届中央领导层提出“制度自信”和“中国梦”至今,宏观调控中性化,改革政策碎片化,从思想创新到制度创新到技术创新仍然稀缺。因此,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的政策预期呈中性,在部分领域可能会出现一些亮点,例如土地制度改革和以家庭承包制的逐步瓦解,金融改革虽无硬性时间表但在民营银行、牵头监管等方面仍略有试点和放松,厘清财政支出责任等财税改革、教育养老体制改革方面突出统筹、公平的改革趋势等。然而,在理论、道路和制度自信的背景下,未来的改革可能“从左看改革空前,从右看预期未落实”。钟伟表示,改革开放不存在无痛的捷径,当前的争议和现状折射出改革的紧迫感和凝聚力仍然不足。未来中国经济运行将会面临在数据下行放缓的同时、增长质量更加恶化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