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业内不看好“383方案”的电力改革近期落地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11-05 阅读次数:1106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从2002年启动的电力体制改革,至今已经超过十年。除厂网分离顺利完成外,主辅分离留下了行业隐患,输配分开尚没有时间表,竞价上网更是遥遥无期。因此,市场对三中全会推动电改的预期十分迫切。不久前,国研中心发布的“383方案”引起高度关注。方案建议要“引入大用户直购电,建立实时竞争发电市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开展“竞价上网”,形成以双边合同市场为主、实时竞争市场为辅的竞争性电力市场;推进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等。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建议在短期内恐怕很难落地。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表示,改革的目标是要减少政府管制,让市场起作用,电力改革的市场化方向肯定是不能动摇的。但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还不可能尽快地形成竞争,所以我国还只能适用于标杆电价,包括水电、核电、风电都可以制定标杆电价。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柏强也认为,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可能也让政府认为将电力市场化的时机还未到。“一是,满足需求的问题,市场化之后会不会满足这么快的电量增长,因为电价市场化成功的国家,电量是基本不增长的,因此中国每年7%以上的电量增长与这些国家根本不在一个范畴里面。二是,这些国家基本的市场机制已经存在,比如电厂是私有的等,国内没有这样的市场机制,所以没办法套用模型。”值得注意的是,前段时间一直传闻的“电网分拆”,在业内人士看来,也不可取。前述接近发改委人士称,即使分拆,在一个省、一个城市,它还是一张网,网络怎么能拆呢?所以这个是不可能的,拆分只是把网变小,但也没有形成竞争。因此改革的目的是要在发电侧形成竞争,如果发电企业之间形成竞争,用户能够按竞配的价格来使用,这是最合适的。此外,民营企业也可以参与发电行业,不一定非得五大发电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