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国内综改区泡沫开始浮出水面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11-04 阅读次数:1182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面对形形色色的改革试验和先行先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经验教训很值得总结和借鉴。20056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要求浦东试点要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结合起来,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动全国改革起示范作用。2006年和2009年,天津滨海新区和深圳市先后成为第二、三家国家级综改区。之后,有别于上述3个“全面型”综改区,从2007年至今,国家陆续批复了多个“专题性”的综改区8家,有别于“配套”的综合改革试验区4家,还有多个地区欲申请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比如,广西预备将北部湾经济区列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东已经确定研究制定全省综合性和专项性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方案;江苏南通欲创建国家级的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此外,还有河北唐山曹妃甸新区、江苏苏州市和南京市、浙江杭州市和台州市、广东深圳市和广州国家级开发区、辽宁大连、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安徽合肥市、河南郑州市和开封市、贵州安顺市、江西赣州市、海南三亚市等,提出过综改区的申报。不过,有业内人士披露,“有的综改区就三五个人组成个小组负责这件事,不做真改革,就是要顶‘帽子’,让大项目好落地。”虽然中央不给予试验区更多的实体优惠政策,但赋予一个“先行先试权”,实际上是以“试验”的名义向地方让渡了中央的部分职权,使地方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体现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等多方面,可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到这个地区来投资。调查显示,部分综改区缺乏真改革的主要原因包括4个方面:一是牵头机构的力量不足,二是法律法规的限制,三是中央部委对综改区的授权不足,四是地方的动力不足。这些问题对当下的自由贸易区试点也是一个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