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国资委对下属企业的要求似乎存在冲突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11-04 阅读次数:1235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国资委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5315.2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中央企业11164.3亿元,同比增长16.6%。地方国有企业4150.9亿元,同比下降5.3%。对此,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表示,当前地方国有经济运行出现下滑的情况,应当引起各地国资委的高度重视。黄淑和在分析下滑原因时指出,从外部环境看,主要是外需不足,内需预期不稳定,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重型机械、造船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大多陷于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经营困境。从内部因素看,一是企业增长模式和经营方式还比较粗放。过去效益来源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投资规模上不去,经济效益势必下滑。二是企业运营质量不高、管理不精细。今年的成本费用和负债规模持续上升,且增幅高于同期收入和资产规模增幅。三是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不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较弱。四是地方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尽合理,一些地方仍在盲目上项目、铺摊子,造成重复建设;一些地方没有及时清理整合劣势企业和低效资产,导致整体效益下降。由此,他要求各省市国资委要切实承担起指导推动本地区国有企业实现保增长的责任。加强对市场变化和企业运行情况的分析,摸清影响企业利润增长的主客观原因,抓紧明确保增长的任务和具体措施。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协助解决企业面临的重大困难。对重点亏损企业,要一企一策,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在安邦(ANBOUND)的智库学者看来,仔细推敲,国资委对下属企业的要求似乎存在着冲突。在批评地方盲目上项目、铺摊子的同时,又要求国有企业实现保增长的责任,那么地方国企是该收缩阵线保业绩,还是继续扩张保增长?这种政策取向的确耐人寻味。要指出的是,这种相互冲突的要求其实与国有企业自身的性质有关。一方面是企业要盈利,另一方面又是国有的,要承担社会责任。也正因为这种利益冲突,才使得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往往很难推得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