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官员为统计数据真实性打包票很难得到认同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09-15 阅读次数:1216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对中国统计数据是否存在水分,外界一直存在质疑。日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公开为中国统计数据打包票。马建堂表示,针对近期一系列统计造假案件,被曝光的是个别案例,不会影响整个中国的统计数据真实性。过去的月度数据,是由企业所在的乡,把数据汇总以后,再层层汇总到县、省、国家各级,如果出现数据差错或造假行为,除非总量偏离较多,否则较难发现。现在已实行联网直报工作,企业数据的真和假很容易分清。企业的所有的原始数据,都会通过互联网直接报送到国统局,国家和地方统计局在线共享该数据,所以对哪些数据出现了异常的变化应该说是清楚的。不过,这一表态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同。有批评指出,长期以来,中国的宏观统计数据存在各种背离,比如各省GDP加总显著超越全国等。今年7月,全国各地陆续全部公布上半年GDP增速,无一例外超过全国水平(7.6%),半数省份增速超过10%。各地GDP加总以后,超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48009亿元。就在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巡视员刘丽萍还曾谈及这一问题,并表态将着手解决。此外,诸如经济增速与发电量背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任职辽宁时对统计数据的不信任表态(也因此引出了“李克强指数”),以及各地普遍曝光的“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等。在这么多证据面前,要想让市场相信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不是统计局局长一句话就能做到的。只有进一步加强统计执法,同时在根上去除“GDP崇拜”的土壤,改变基层政府的政绩观,中国的统计数据才能重新获得各方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