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已进行超过十年。迄今的成效如何?来自中国企业联合会的一份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海外资产最大的47家央企,海外资产总规模3.8万亿,海外收入达4万亿,员工总人数达44.8万。不过,庞大的海外资产规模并不意味着,央企们的“走出去”战略十分成功。一般而言,如果一家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超过30%,表明这家公司初步具备一定的海外规模;只有当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超过50%,才能说这家公司海外资产运营不错。相比之下,在这47家央企中,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超过30%的只有11家,有25家央企海外收入的比例不足10%。其中,海外收入占比最低的是国家电网公司,去年的比例仅有0.12%;中国移动、中国华电、中国联通、国家电网四家央企的海外收入占比均不足1%;中国另一家电信巨头中国电信的海外收入占比也仅为1.24%。中信集团、中冶集团、中钢集团等一些企业出现海外收入急剧下降的现象——这意味着,这些央企的“走出去”事实上失败了。国家发改委外资司一位官员不无感慨,“中国企业走出去十年,从资产规模上看,收获不少,但失败教训多于成功经验。尤其在矿产资源等领域的投资,几乎成为失败收购的重灾区,应当引起企业反思。”一位匿名央企高层表示,央企海外投资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央企本身机制问题。一般来说,海外投资是需要慎重决定的,但长官意志、对短期政绩的追求,不仅导致内部决策流程不健全,而且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浪费甚至损失,但是事后的追责力度又不够。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对央企“走出去”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后可能对央企的海外投资采取终身问责制。在安邦(ANBOUND)的智库学者看来,央企的海外投资失利除了体制原因,还与中国企业不重视信息和战略研究两方面的咨询有关。这两种专业服务有助于企业制订出合适的“走出去”战略,并动态监控海外市场的风险。在这些方面花些小钱,对企业的决策和风险预判十分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