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官员称将开展GDP数据质量评估挤出各地水分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09-12 阅读次数:1257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中国的统计造假已非新鲜事。近两年来,统计局一直在加强这方面的治理,但似乎并未见到实在效果,各地GDP的增速依然高于全国。今年7月,全国各地陆续全部公布上半年GDP增速,无一例外超过全国水平(7.6%),半数省份增速超过10%。各地GDP加总以后,超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48009亿元。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巡视员刘丽萍日前表示,目前统计局正开展GDP数据质量评估工作,未来中央和地方统计数据有望协调准确。刘丽萍坦言,地方公布的GDP增速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是个老问题”,首要原因是制度。1985年以来对GDP采取国家和地区的分级统计,统计结果肯定不一样。第二是统计技术原因,由于跨地区企业比较多,可能存在重复统计,比如一家总部在北京的企业,在地方设有分公司,就会存在重复统计;市场价格因素也会造成地方和国家统计数据的不衔接。此外,不排除地方上报数据存在失真的问题。刘丽萍是在首都经贸大学作题为《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及其改革》的报告时,提到前述举措的。据其介绍,近几年来,国家统计局开展数据质量评估的有关工作,对于地方上报的GDP数据进行评估。目前评估有六个相关指标,分别是:税收占二三产业的比重、税收的GDP弹性系数、全社会用电量的GDP弹性系数、客货运输周转量的GDP弹性系数、存贷款余额的GDP弹性系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GDP弹性系数等。据介绍,国家统计局采取差异比较法,用各地的数值和全国的平均值比较,如果各项指标低于全国均值,可以说明地方数据质量有问题,就会要求其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