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北京需要学习香港摈弃治堵的“懒政思维”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09-08 阅读次数:1335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交通拥堵是北京最头疼的问题。在实行了限行、摇号等多重措施管制交通后,北京又将出台分区域、分时段限行等新招,据称还要收取交通拥堵费。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懒政思维”备受各方诟病。在中国另一个繁忙的城市香港,地域面积不比北京,人口拥挤与财富集中程度更胜一筹,然而,虽然交通同样繁忙,却繁而有序、忙而不乱,基本与堵车绝缘,而且香港从未采取过特别限行的措施。香港交通能够做到畅通无阻,其科学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功不可没。一方面,香港的汽车价格便宜,市民的汽车拥有率极高,但因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令香港人在日常生活中私家车的使用率并不高。香港运输署公布的数字显示,在全港总共57.5万辆汽车中,平日在路面上跑的私家车只有不到30%,公交车占七成以上,大量私家车处于“休眠”状态;另一方面,香港大量建设天桥、地道、空中走廊,为行人拓展了很多步行穿梭的捷径;而且这些天桥、地道、空中走廊都安装有电动步梯,极大地方便了行人上下。香港地铁站亦开设便利的行人通道,令行人可沿地下通道走到附近不同方向的出站点,接近目的地。立体空间的科学利用,将人车分流,解决了混合交通的争道问题。此外,“畅通无阻的立体交通世界”是建造出来的,更是管理出来的。香港的交通法律法规执行力度较高,对驾驶者处罚也非常严厉。而香港的公交车亦必须按时按分准时到站,绝不可以误点,因为公交公司每年在向港府提交的计划中都要上报线路发展、准点率情况,一旦违反规定到达时间,都要被严厉处罚。与此同时,香港亦十分重视静态的交通管理,十分重视停车场建设,大中型建筑都要配有相适应的停车泊位。可以说,也正是因为这些软硬件设施的协调发展,才使得香港没有像北京这样患上严重的交通拥堵症。对于北京,以及其他出台类似“治堵懒政”的城市来说,的确应该向香港的城市管理者好好学学。治堵,靠限行限购收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需要更高的智慧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