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补税已成为制约“新三板”发展的一道槛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09-05 阅读次数:1404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就在券商们踌躇满志地在“新三板”扩容至全国前积极筹备时,拟挂牌企业却开始打了“退堂鼓”。据统计,“新三板”在78两个月合计约100家公司的挂牌,虽然相当于过去六年半挂牌总量的一半,但这距离“新三板”首次扩容时市场预期的五年挂牌5000家的数量相差甚远。一位券商投行的高层认为,在企业登陆新三板由政府出钱出力甚至还出办公室和水电费的情况下,“新三板”不温不火的重要原因不再是融资功能弱的问题,而是补税的问题。“新三板”扩容至全国步入倒计时,巨额的补税却正成为4000多家企业挂牌新三板过程中的不可承受之重。一位近期研究过多家新三板拟上市企业的业内人士认为,做销售的企业偷税漏税的问题最显著,而“新三板”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这类企业,真正做研发的企业占比很低。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选择了补税,还有个别胆子大的企业直接把财务报表造假,毕竟目前还没有处罚新三板财务造假的先例。上述券商投行高层称,企业需要承担17%的增值税,25%的企业所得税等税项,如果不逃税,企业很难长大。而这反过来成为制约企业挂牌“新三板”的障碍。这位高层称,补税是这些准备登陆“新三板”的中小企业不可承受之重,财报一公开,所有人都盯着你,补税成为绕不过的一道槛,补了之后发现得不偿失,而且以后年年都得按照正常标准纳税,很多企业都在这里给卡死了。业内人士也表示,中国的中小企业偷税漏税几乎是人人皆知的,如果要想成为一家规范的企业,就必须补缴大量的税款,这打击了企业规范的积极性。该人士并建议,如果能给中小企业大幅减税,同时不追溯以前的纳税情况,不要说“新三板”每年挂牌1000家,每年几千家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