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中国科技投入应该学习美国的策略和做法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08-28 阅读次数:1263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下,近十几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持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根据2008OECD发布的《主要科技指标》(2008/2)数据显示,我国2007年的R&D经费总额排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之后而居世界第五位。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中国的科技投入规模也将不断扩张。中国已经真正摆脱了科技经费短缺的时代。然而,我国的很多科研项目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距离较远,而这些研究项目却要耗费大量的科研经费。科研经费的逐年增长并不能体现在与人们生活相关的科技创新上。因此,目前急需改变政府科技投入方式。美国的科技投入相对有效是因为它“以任务为导向”:首先,政府挑选创意,然后提供支持从把宇航员送上月球,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很多人会质疑政府“选择”正确方向的能力。实际上,美国政府不仅在监管医疗体制,而且还为最具革命性的新药研究出资。单单在2011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就投入320亿美元发展生物科技/制药的知识库。其次,当政府拥有足够充足的预算、有能力完成任务时,聘用优秀人才和追求远大目标就变得更为容易。最后,由于创新的潜在不确定性,吸引专家并不意味着总是一帆风顺。每次成功都要经历很多失败,但带来通用技术、能够推动几十年增长的成功值得等待。吸引人才和接受短期的失败都是挑战。如果中国能够以任务为导向,并能接受吸引人才和接受短期的失败的问题,或许中国才能充分利用其在5个新兴领域(从新型发动机、IT,到环保技术)投入的1.7万亿美元资金,乃至提高中国科技投入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