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增加财政收入是地方扩张产能的重要诱因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08-28 阅读次数:1236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产能过剩一直是近年来中国产业发展的“痼疾”。产能利用情况最为直接的指标即为产能利用率,被定义为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与最佳生产能力之间的差异。美国、日本等国家很早就开始对产能利用率指标进行工业统计和跟踪分析,是用于反映工业经济实力和工业经济走势的一个主要月度指标。可惜中国国家统计局没有编制及公布这个指标。虽然中国没有产能过剩的指标,但无论是属于高耗能的电解铝、钢铁制造,还是新兴产业的光伏太阳能和风电,以及造船和钢铁业中高端产品的硅钢,均被业界公认为“产能过剩”。传统行业而言,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发布的《2012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上半年报告》中指出,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1.6亿吨以上。水泥产能过剩超过3亿吨。政府主导型增长模式是产能过剩的体制性原因,表现在政府干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能力过强,地方间形成恶性投资竞争,使产能扩张难以抑制。其中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是导致产能过剩很重要的原因,比如,A县投资了一个水泥厂,B县都在买A县的水泥,也因此B县没有税收,但是我国财政是分灶吃饭,地方财政主要依靠工业税收。所以B县也要建一个水泥厂,建两个企业,就算下降一半多少也还有点税收。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促使地方投资热情高涨,政府甚至靠土地免费、矿山免费、银行担保等措施吸引投资。此外,为增加财政收入有些地方政府不严格执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不断批新项目,使得产能过剩不断恶化。